永不解封的档案_第二百九十七章 林凡的初心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百九十七章 林凡的初心 (第1/7页)

    华中派遣军烟峻六司令官,收到第十一师团进攻特种旅的战损:士兵伤亡二万一千三百二十七名。

    整个师团所辖的骑兵联队、炮兵联队、工兵联队、辎重联队、野战医院全部损失殆尽。

    整个师团仅剩下步兵一千八百个鬼子了。

    步兵第十六师团进攻汤山、淳化的战斗中,损失了炮兵联队所有的装备。

    骑兵联队全军覆没,同时还损失了步兵超过七千鬼子。

    见到自己上升的第一把火没有烧好。

    踢到铁板上去了的烟峻六司令官已经完全放弃在特种旅这里找回场子的想法。

    现在它已经调整好心态,要在徐州这个方向把丢掉的面子挣回来。

    从一月开始,华中派遣军和华北方面军就开始布局攻打徐州了。

    华北方面军眼馋华中派遣军在淞沪战役和南京战役中取得的荣誉。

    对于攻打徐州最为积极。

    华中派遣军完全就是一幅被迫参加战斗的样子。

    现在烟峻六司令官决定把主要精力放在这场战斗中来了。

    至于受到重创的两个师团:原本要调走的第十六师团,暂时还要驻扎在南京一段时间。

    让它不要走了!

    步兵第十一师团的任务是接防南京的,但是整个十一师团现在一共就两千多个鬼子。

    怎么能够接防?

    为了安全计,受创不大的第十六师团继续坚持几个月吧!

    等到国内紧急征召的补充兵员抵达之后,再作打算。

    华中派遣军司令官烟峻六的目光转向江北的时候,第五战区的压力比起前些天增加了十倍不止。

    滕县是徐州的北大门,距离徐州一百多公里,扼守津泸铁路的咽喉。

    自古就是兵家必争之地,现在更是成了鬼子和国军双方争夺的战略要点。

    烟峻六司令官这一次已经不敢把华中派遣军的队伍开出去猛冲猛攻了。

    它关注到徐州,只是让自己手下的队伍牵扯住第五战区在南边的兵力。

    方便华中方面军在北面的进攻。

    两军互相商量的结果就是:先打滕县!

    华北方面军进犯滕县的日军是矶谷廉介的第十师团第三十三旅团。

    濑谷启的旅团长。

    濑谷启旅团下属两个联队:

    福荣真平大佐的六十六联队绕道城南沙河一带负责堵击增援部队,战斗部队加上配属人员共计四千鬼子。

    赤柴八重藏大佐的第十步兵联队的部队负责攻城,这个联队实际到位的兵力只有一个半的步兵大队,二千鬼子。

    负责防守滕县的是第二十二集团军,现在的总司令孙震,下辖两个军,实际兵力两万人。

    来滕县之前,第二十二集团军已经连续作战四十多天,士兵们都已经疲惫不堪。

    并且他们的武器还是四川自造的七九步枪、一炸分为两块的麻花手榴弹,还有汉阳造。

    双方在滕县位置的争夺战已经进行了一个半月。

    这一个半月里面,双方互有攻防。

    鬼子试探性进攻,川军悄悄到鬼子据点周围打游击。

    突袭小雪村打死鬼子中将中岛荣吉。

    就算是这样,鬼子都还比较克制,它们还没有准备好南北夹攻。

    华北方面军的鬼子们,一直还在等待着华中派遣军进入正轨。

    现在情况不一样了。

    三月九日,鬼子开始对滕县外围阵地猛烈轰炸。

    它们组织了二十九门一百五十毫米口径的榴弹炮,二十一架飞机对整个滕县外围进行轰炸。

    重点向着滕县最外围的石墙、两下店进攻。

    鬼子的进攻虽然猛烈,但是川军的防守也非常坚决。

    打退了鬼子的多次进攻。

    这就让鬼子指挥官矶谷廉介师团长非常愤怒。

    第十师团是鬼子最精锐的常设甲种师团之一,对面守卫腾县的却是国军当中最最没有战斗力的川军。

    对于早就处心积虑想要侵略这个国军的鬼子来说。

    对于川军它们是了解的:这是一支最近二十多年来,一直都在打内仗的队伍。

    平均每年打仗四百五十次,平均起来一天打一仗还要多。

    并且这也是有名的双枪队,一只抽着大烟打仗的队伍。

    一手烟枪,一手步枪的川军,竟然挡住了帝国最精锐队伍的进攻。

    这怎么能够忍?

    矶谷廉介师团长决定出奇兵,直接绕开川军的防守线,从右侧迂回到滕县县城。

    它准备直接进攻川军要害。

    三月五日过后,林凡见到汤山、句容、秣陵这些地方的战事已定。

    鬼子对当涂、芜湖这两个地方的丢失,已经接受了现实。

    立刻就开始了对

请记住本站永久域名

地址1→wodesimi.com
地址2→simishuwu.com
地址3→simishuwu.github.io
邮箱地址→simishuwu.com@gmail.com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