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3、定格局 (第1/3页)
史从云反应很快,立即跪下谢恩。 随后还有一些加封,如潘美擢西上阁门使,左骁卫大将军、曹彬加右骁卫大将军。 赵侍剑曾经跟他说过,西上阁门副使和正使都是皇帝近臣,都是文转武的征兆,如今果然让潘美担任武职了。 不过五代十国因为国家乱,情况乱,各种文武之职权也很乱,以至于除了两司禁军的体制,其它地方的很多东西他其实搞不懂,太复杂,这就要问问一些“懂行情”的人。 之后还奖赏了以王溥为首的一批文官,王溥、卢多逊等人。 王溥加参知枢密院事。 此前王溥是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礼部尚书,监修国史,如今给他加参知枢密院事,是允许他参与枢密院的军事决断,大概是历经淮南之战,官家觉得王溥也有军事上的才能。 卢多逊加左拾遗,进翰林院士,加知制诰。 其余受赏的文官也有不少,不过史从云没怎么注意,因为他不怎么认识,而卢多逊和他很熟。 在此之后,官家起身,众人顿时安静下来,官家环视众人然后道:“唐国疆土三十三州,朕今取其十四州,几至半数! 从此之后,唐国龟缩江南,已无法威胁我大周。” “官家文成武德,功在千秋。”众人还没说话,王溥先开口道。 史从云很机灵,他不知道说什么好话,但王溥带头了,立即也把王溥的话重复一遍:“官家文成武德,功在千秋!” 众人诧异看向他,几个机灵的纷纷开始跟风说起来,很快带动众人,慢慢整个朝堂都是夸管官家的声音。 官家显然是高兴的,没有阻止众人就说明他心里很受用。 待众人声音安静下来,官家才接着说:“此番悉平淮南,取十四州,很多人都有功劳,但有两人之功最大,朕十分感激。 其中一人就站在朕面前,正是朕亲自委任的淮南招讨使史从云。” 史从云脑子哼灵活,张嘴就开始发挥他的特长巧舌如簧。 “臣不敢当! 都是官家给某一展才能的机会。天下有大才的人不在少数,有能力的数不胜数,他们多数默默无闻,不为世人所知,也不像臣一样功成名就,享受荣华富贵,只因他们都遇不到明主,没被伯乐看一眼, 天下才士何止千万,天下的人主至尊却只有官家,所以臣是幸运的,该感激官家才是!” 这番话说得很肉麻,不过史从云脸皮厚,郭荣喜欢听,脸上露出笑容。 “你的功劳朕都记在心里,淮南之战你功不可没,天下才士虽多,可你是甘心为朕出力卖命的。” 说罢又把一封奏书递给史从云,让众人传阅,史从云大略看了一下,是李谷的奏疏,陈述种种理由,建议官家亲征,时间是官家第二次亲征时,也就是今年年初。 众人这才一下明白过来,原来官家亲征,是李谷上书劝说的啊。 “李相公当下还在淮南,为朕安抚淮南之地,他也是朕说得第二人。 史从云替朕领军征伐,南征北战,李公则为朕给养大军,足衣足食,史从云是朕的韩信,李公就是萧何。” 众人无不感慨李谷的功劳,纷纷开始七嘴八舌的夸奖起来,而且说到李谷,文武官员的口径都是统一的,因为他毕竟是文人,文臣称赞他的功劳。 李谷又不是一般文臣,他是实实在在做事的官员,不像王溥、魏仁浦这样参政议政,参与决策的,武人也十分敬重,无论是高平之战还是淮南之战,十几万大军都是李谷供养着的,军人们也敬重他,他还领过兵,淮南之战的首胜就是他打的,他第一个领兵杀过淮河去。 要史从云说,李谷既像张良,也像萧何,如果没有李谷,官家确实很多事都做不成。 这也是为何李谷想退休,写了好几封信求官家让他退休,他毕竟五十出头的人了,可官家是无论如何也不让他退。 史从云记得历史上李谷是在回京路上不小心染了病,实在没办法郭荣才让他退的,即便如此,每有大事还要派人去他家里问要如何决策。 不过因为史从云的到来,历史改变了,他在淮南打得太顺,李谷中途没有回京,也没有染病,加上心情好,压力小,现在还好好的。 官家随即看着翰林学士承旨陶谷道:“卿代朕撰文,赞李公之功德贤明,撰写完后呈送给朕,朕修饰后亲自回赐李公。” 翰林学士承旨陶谷连忙拱手:“遵旨!” 这样的重视让大殿上的众人都十分羡慕,五代这样战乱不断的时代,加官进爵比其它时代容易,一是打战
请记住本站永久域名
地址1→wodesimi.com
地址2→simishuwu.com
地址3→simishuwu.github.io
邮箱地址→simishuwu.com@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