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0、北面兵锋 (第2/3页)
这么想的。” 根本不知兵的人来当统帅,也是蜀国将士的悲哀了。 剑门关和大剑山之间的栈道是个完整的防御体系,当年诸葛亮修剑门关史从云虽然没在场,但他们这些沙场出身的人一看就明白诸葛亮的意思了。 大剑山的断开处有三十里左右险要地带,这里段路上都修路栈道和隔几百米一处的的拦腰楼阁,为的就是据险要的三十里栈道和山道层层层阻挡敌军。 而剑门关只是这一段路中最险要的地方而已....... 怎么可能只守剑门关呢! 这是一个长达三十里左右的完整防御体系。 所谓那些天下名关大多都是如此,都不是一个单独的关,一道门,是一整套配套的完整体系,守军要生活,要轮换,可不是机器。 战争是长期的过程,不只是考虑一时守住,众多士兵守在那的吃喝拉撒,体力消耗之后的援兵和轮换都需要能解决。 当初诸葛亮建关显然是考虑这些的,三十里的栈道山路,前方层层阻隔,后方援兵和后勤能沿着栈道和山道往前补充,钱线伤员能往后运送,这样据守栈道上众多阁楼逐次抵抗,就算失守一个栈道楼阁可以退到后面,到了最坏的情况就依托剑门关抵抗。 如此就能长期将敌人层层阻拦在这三十里的险要之地中,消磨士气,消耗粮草,直到敌人没办法只能撤兵。 结果王昭远以为所谓的守剑门关,就是真的是守剑门关而已....... 外行指导内行,那真是太可怕了。 想必这些蜀军士兵也是绝望的,没有后援,没有后勤补给,让他们孤零零二三十个人怎么守栈道上的阁楼,下场肯定是死路一条,时间长短问题而已。 史从云安排这些蜀军士兵下去休息后,接下来的进军很顺利,几十里的栈道和山路组合的险要山道上,居然没有什么像样守军。 之后又遇到几波十几人,二十几人守栈道的蜀军,史从云让之前投降的蜀军去劝说,他们也很快投降了。 之后大军前锋就这么顺畅的过了二三十里的险要之地,毫无阻碍...... 没有逐次抵抗,没有层层阻击,大军就这么顺利的到达剑门关下。 休整一天之后,第二天史从云亲自去剑门关前查看情况。 剑门关两侧都是陡峭山崖,而关城十分巧妙建在坡头上,守军想要上去先要沿着山坡爬上半里不到的路程才能到达坡头上的关前,而去路则死死被关城堵死。 不说守军会如何反击,光是这一段路就设计得很聪明,战场上人的体力是十分珍贵且有限的。 爬坡披不披甲? 不披上面的守军都不用滚石,用弓弩造成的威胁就及其大。 可如果披了,披着几十斤的甲,顺着这长坡爬到关下,都累成狗了,还打什么战。 所以史从云第一天在关下看上去时,就觉得这剑门关是真难打,坚固和两边地势没法通行只是难点之一。 因为它太小,如果只是单纯坚固,那是做不到像寿州那样长久坚守的,寿州城里足够十万人生活,城头一次可以部署好数千守军。 剑门关因为地势的限制,虽然限制攻方通过,也导致其城楼狭小,没法一次性部署太多守军,这样如果能强攻守军反而吃亏。 可这险关妙就妙在它关前这一段漫长的大坡,攻方要爬到坡顶才能攻关,不说阻碍众多,关体力消耗就要命。 不过周军打到这也是士气高昂,不少猛士纷纷请战,表示愿意身先士卒去攻关。 史从云没有贸然同意,而是找了几个灵活的士兵。 “上去试试风头,情况不会立即跑,小心他们的滚石。”史从云道。 几个士兵点头,他们都没着甲,顺着陡坡尝试性的向上爬,爬一会儿就停一下。 才爬一会儿,山上想起巨大的碰撞声,在山谷里回荡,几个人立即撒丫子往回跑,山坡上烟尘滚滚,几块大石顺着山坡往下,径直冲入路边的树丛中,发出噼里啪啦的声音,压倒一片灌木丛。 “蜀军防备严密,警惕性很强。”王全斌做了结论。
请记住本站永久域名
地址1→wodesimi.com
地址2→simishuwu.com
地址3→simishuwu.github.io
邮箱地址→simishuwu.com@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