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新兵之策与商业之困 (第1/2页)
严格意义上来说,朱允炆对于新兵训练是一窍不通的,但作为皇上,不需要精通细节,那是大臣需要做的,皇上只需要高屋建瓴,统筹大局便可以了。 凭着后世的眼光,加上历史的底子,朱允炆草拟了一份完整的训练方案。 方案分为五个部分:体能训练、思想建设、战阵布置、装备更新、特种兵建设。 其中夹杂着从电视电影中学习到的特种兵训练之法,古代战场军事指挥之法,古代优秀将领训兵之法等等。 体能方面自然不必说,在这个冷兵器为主的大明王朝,士兵个人的体能、素质与战斗力,直接关系着战场的胜负。 强化体能训练,这是必然的。 总不能用走三步大喘气,走十步就倒地的兵去打仗吧? 思想建设上,朱允炆不敢提什么共产主义,想来想去,灌输马列主义最好的结果,那便是自己被打倒,还是算了。 作为帝王,那就从帝王的角度出发,尊重客观事实,这叫唯物历史观。 没有马列信仰,咱可以宣扬“马革裹尸”的英雄精神,宣传“精忠报国”的爱国精神,宣传“为君王分忧,以靖四海太平”的国家精神。 辅助以晋升官职,惠及子孙的奖励,足以让士兵心甘情愿地为朝廷卖命。 战阵布置方面,朱允炆并没有讲太多,这方面毕竟是武将专长。但在这里,朱允炆还是将“三大营”的构想提了出来,并主张演练新的战阵与战法。 装备更新的问题,朱允炆尤为重视。 没错,明代初期已经有枪支弹药了,但这个时候的长枪名字叫火铳,短枪叫手铳,但这玩意射程实在有限,几十米到两百米之间。 而且打一枪之后,需要重新装填才可以发第二枪,很难形成完备的火力网。 两百米的射程,对于快速冲击过来的骑兵而言,你还没打两枪,人家挥舞着马刀就杀过来了。 至于火炮方面,虽然“佛郎机”现在尚未传入大明,但大明还是有一些火炮的,比如神铳车炮、大将军炮等。 这玩意还可以,射程更远,可以达到3公里,甚至突破4公里。 不过这玩意就是一堆铁疙瘩,动不动就是两百到四百斤,这个时候大明又没有卡车火车运输,也没有柏油路,一场雨下来,道路泥泞,谁能带得动这玩意。 再说了,战争需要速度,快速穿插,快速机动,你带着个大炮,光等你,一天能跑几里路? 所以说,这玩意在大明,多数用于守城,或者是包围了敌人城池之后,运过来大炮,把城门轰开。 将其作为一类独立兵种,编配到战阵之中是不存在的。 现在,朱允炆明确要求了,不仅要组建火铳队,还要组建大炮队,还起了个响亮的名字: 火炮部队。 至于特种兵方面,朱允炆的要求更严格,要求在四十万京营大军中,选拔四千精锐进行特训,名副其实的百里挑一。 兵部尚书茹瑺看着这一份近万字的文书,手微微颤抖起来,抬头看着铁铉,只见铁铉脸上的震惊之色尚未消退,满眼都是钦佩与赞赏。 “这,真的是皇上所作?” 茹瑺不敢想象。 当今皇上,真若有如此见地,那大明文昌武盛,将会出现! 真正的盛世,也将来临! 而到时候,自己的名字,必然会留在史书之上! 铁铉逐渐恢复了镇定,重重点了点头,忍不住地赞叹道:“皇上此举,必然可行,强军之道,也必然在我等手中完成。我现在才明白,这才是皇上裁军十万的真正底气!” 茹瑺低头看了一眼新兵之策,微微摇头,说道:“我茹瑺作兵部尚书近十年,从未听闻过如此真知灼见。如今皇上,先是推行内阁,整肃朝纲,又是推行新兵之策,锤炼新军。看来,我们这位圣上,所虑极远。” 铁铉将文书收了起来,严肃地茹瑺,说道:“此事,还需与魏国公商议。” “魏国公?只有魏国公?” 茹瑺吃了一惊。 铁铉看着茹瑺,也陡然明白了过来。 按理说,皇上虽然信任魏国公徐辉祖,但也不应该嫌弃曹国公李景隆才是,但皇上,竟丝毫没提起过李景隆。 这意味着,李景隆并不得圣心。 铁铉微皱眉头,说道:“我等遵圣上旨意便是,至于其他,那并非我兵部可以过问。” 五军都督府的明争暗斗,还波及不到兵部。 铁铉并不想参与其中,只想尽早细化新兵之策,训练京营大军。 武英殿,偏殿。 朱允炆按照记忆,将世界地图简单地绘制了一番,看着南美洲的方向,目光又转向
请记住本站永久域名
地址1→wodesimi.com
地址2→simishuwu.com
地址3→simishuwu.github.io
邮箱地址→simishuwu.com@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