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7章 南阳有王气 (第2/2页)
城,自然是无可厚非。然,现在吴国的头号大敌是晋国,而非齐国!” 顿了一下,范蠡又正色道:“大王,臣已经为吴国谋划过。” “宛地,及其附近城邑,临近于中原,坐控南北,西面是楚,北面是成周,以及郑、许等诸侯国,有山有水,遍地是沃土。” “而且宛地三面环山,要塞环卫,既有江南鱼水之乡的面貌,又有北方之日常风俗。” “除了交通不够便利之外。大王,臣以为宛地完全具备了作为吴国新都的全部条件!” 一听这话,庆忌就陷入了沉思当中。 宛县,即后来的南阳,这个地方的确是了不得的。 正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南阳,自古以来就是人杰地灵。 最着名的是四圣:医圣张仲景、智圣诸葛亮、科圣张衡、商圣范蠡。 还有刘秀、黄忠、邓艾、文聘、百里奚等等,总而言之,这个地方诞生过许多的历史名人。 最关键的是宛地(南阳)的地理位置十分优越。 传说,大禹治水始于南阳淮源。 大禹治水在疏通了淮河之后,登山标木,测定高山大川,治理了“九山”和“九川”,把天下划分为九大区域即“九州”。 为了有效地治理九州,大禹特地修建了一条可以贯通各地的道路——夏路。 夏路从关中过武关至南阳,由南阳向北达中原和东方各州。 夏路连通九州,而南阳是其交通轴心。 由此可见南阳的重要地位。 而且,南阳历史悠久。 早在四五十万年前,“南召猿人”就在白河上游繁衍生息。 约在五六千年前,那里就出现了村落和房屋,产生了农业、畜牧业和制陶等手工业。 西周时,南阳属荆州,因在周的南部,被周人称为“周土”。 这个时代,即春秋战国时期,宛地已成为天下的八大都会之一。 宛地人已开始使用铁器,有了冶铁、蚕丝等手工业和商业,特别是铸铜业发展迅速,工艺水平较高。 此时,有了范蠡的谏言,庆忌脑海里也萌生出迁都于南阳的想法。 南阳,不止是包括宛地,还有邓、申、巢…… 昔日大禹登天子后,选择邓林为国都。 邓林为夏朝都城,称邓为禹都。 南阳、颍川一带是夏人的主要活动范围,是夏之根,夏人生活于此,最早的都城也选择在邓林。 这也让庆忌想到,南阳的确是有资格承载吴国的国运。 吴国是可以定都于南阳的。 “子胥,你有何看法?” 庆忌决定过问一下伍子胥的意见。 伍子胥沉吟一下后,便朝着庆忌躬身作揖道:“大王,臣以为贸然迁都,有所不妥。” “我吴国迁都于金陵,不过数年之久,再行迁都,唯恐耗时费力。再者说,以臣观之,宛地无王气,不可承载我吴国的国运!” 一听这话,范蠡顿时就不乐意了。 “哼!” 范蠡拂袖道:“伍子胥,汝所言大谬也!” “宛地,乃我华夏人的起源之地,昔日大禹还有之后的几代夏王都曾定都于那里,你凭什么那里没有王气?” 82中文网迷惘的小羊羔的重生之吴霸春秋
请记住本站永久域名
地址1→wodesimi.com
地址2→simishuwu.com
地址3→simishuwu.github.io
邮箱地址→simishuwu.com@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