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士农工商,还有商籍 (第2/2页)
很多事都可以找规律。 但规律不是一成不变的铁律。 “士农工商”无论是定义,还是包含的阶层。 在千百年来都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的。 比如商人,肯定有小商小贩路边摊,他们绝大多时期地位都很低。 但也有皇商,是皇帝的近臣。 带个“皇”字,那他的地位就会随着皇权而变。 一般来说都是不逊勋贵的存在。 除非读书人,开始掌握话语权。 当读书人开始掌握话语权,那么不止皇商,勋贵的地位也会有所下降。 因为读书人要的是相权,是和皇权是对立的存在。 但读书人在每个朝代的不同时段,地位也是不同的。 比如明朝。 洪武和永乐都杀了不少读书人,可见读书人也就那么回事。 反而当时依附皇权存在的权贵,地位就极高。 永乐开始组建内阁,当时也只是提供施政建议的地方。 也就是相当于一个顾问团,并没有太多权力。 到了仁宣之后,国势越发稳定。 内阁逐渐掌权,开始搞座师同年门人弟子。 读书人的地位也跟着提升,逐渐掌握话语权。 这时候依附皇权的权贵,也慢慢被边缘化。 我要说的观点,也很明显了吧? 那就是地位高低,就看是谁掌握话语权。 所以我的观点就是: 【读书人的地位高不高,看相权是否压过皇权。 皇商和勋贵的地位高不高,就看皇帝是否集权。】 现在再说回本书的背景。 作者结合原著,写的是王朝第三代。 我也在书中明确写过,此时正处于转型的拐点。 读书人的地位开始上升,开国勋贵的地位逐渐下降。 但是,这個是大趋势,还远没达到读书人压制勋臣的地步。 如果是凸显读书人的身份,非要说皇商、勋贵地位低下。 那这个背景设定,就应该在王朝中后期。 只有这样才合理。 这就是作者想说的,结合大背景看“士农工商”地位。 如果看到这里,您还觉得有问题。 比如某些人高喊着: “士农工商不是开玩笑的” “作者你不懂士农工商” “你根本不懂历史” 那作者只能说: 很遗憾,是我费力不讨好,没有按照您的固有认知去写。迷糊又无奈的红楼:开局把薛宝钗带回家
请记住本站永久域名
地址1→wodesimi.com
地址2→simishuwu.com
地址3→simishuwu.github.io
邮箱地址→simishuwu.com@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