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四十八年_第四十五章 各有各的心思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四十五章 各有各的心思 (第2/2页)

了一通后,额鲁沉不住气了:“雅尔哈大叔,你什么时候带我去熊岛上换东西啊?”

    烟雾缭绕中,雅尔哈看着对方笑了笑,问道:“额鲁,让你准备的皮货都准备好了吗?没准备好的话,你可要白跑一趟。”

    “差不多了,明天早上我再跟阿玛出去转一趟,看看能不能猎到几只鹿。”

    雅尔哈把烟袋锅在鞋底上敲了敲,抬头说道:“有你阿玛去,那肯定能抓到不少。你阿玛那箭法,射的是又快又准。”

    瑟尔丹半天没说话,只是闷头抽烟,这时听见雅尔哈在夸赞自己,闷声说道:“雅尔哈兄弟,你说那熊岛上的都是什么人?”

    “不是跟你说了吗?库页费雅喀人啊。”雅尔哈听瑟尔丹问的奇怪,十分诧异的答道。

    瑟尔丹深深吸了口烟,觉得烟香通透到全身五脏六腑了,才缓缓吐出说道:“你说那些人是库页费雅喀人,可我觉得不像啊。”

    “不像?”雅尔哈和额鲁面色一凝。

    瑟尔丹怕雅尔哈误会,所以解释道:“雅尔哈兄弟,你也知道,我在前年六月曾跟着葛珊达(乡长)去木城见识过‘赏乌林’。库页费雅喀人我见过不少,可跟你说的那些人的穿着打扮不一样。”

    瑟尔丹所说的“赏乌林”,就是源自努尔哈赤时就开始的对关外边远少数民族所采取的纳贡制度。

    (自天命元年(1616年)起,努尔哈赤便开始派兵征讨赫哲人、费雅喀人,直至顺治元年才最后征服了整个黑龙江、乌苏里江、松花江流域的广大地区,历时几近半个世纪。

    由于上述地区远离清廷统治中心,加之当地土著普遍以渔猎为生,民风强悍,不易管理,因而自顺治以后,对原住民的治理更偏重于怀柔和羁縻(以夷制夷,因其俗以为治,有别于一般州县)。除了拉拢部分原住民等为官、编入八旗外,对其他人主要手段就是推行“贡貂赏乌林”制度。

    而所谓的“贡貂赏乌林”,其实就是“贡貂皮后赏乌绫”。这些远在兴凯湖北部,黑龙江干流和各个支流上,乃至库页岛上生活的原住民,按户籍将每年猎获的貂皮在夏季上贡给清廷派来的官员。

    举办“赏乌林”之处,设有临时行署。全是粗木搭建,所以叫木城。每年五月上旬,行署的官员就从三姓(今黑龙江依兰一带)都统衙门出发,坐船顺黑龙江向东北航行,至三千里外的德楞恩木城,此地就是行署衙门。等到了十月份,行署官员则坐船回三姓城,此地无人值守。

    截止乾隆四十八年,三姓都统衙门所辖赫哲、费雅喀共编二千二百五十户,其中赫哲族一千二百七十七户,费雅喀九百七十三户。不包括奇勒尔、赛马尔等氏族。

    清廷要求每户每年必须进贡一张上好貂皮,以换取乌绫(就是缎子、白布、针头线脑之类),并对来木城缴贡的各姓每人发放一份粮米;其余的貂皮可以在赏乌林期间在行署衙门外的交易市场上售卖。除此期间,禁止私下交易貂皮等物资,而且严禁汉人出关来此收取皮货。

    清廷规定,如该户、该村或是该姓本年没有缴纳,则要在下一年补缴;如不补缴,则取消其乌林定额。

    不要看就是一些缎子和白布以及类似出差补贴的粮米,这些都是可以让原住民换取钱粮烟酒陶铁等物,是他们获取生活物资的重要来源。)

    “哦?”雅尔哈此时听瑟尔丹这么说,不由紧缩眉头,满脸的疑问。

    “不说别的,就你老婆身上那件棉袍,我从未在德楞恩见过有人穿的。还有你这矮靴……”瑟尔丹拿烟袋锅一指雅尔哈脚上的那双鞋。“我也从没见过哪个费雅喀人穿过。鱼皮靴子我倒是见过不少。”

    雅尔哈听到瑟尔丹这么说,心中迷惑大增,随即道:“瑟尔丹大哥,那你下次跟我一同去看看,你见识多。”

    “行。不过这事……”瑟尔丹点了点头继续说道:“这事你先不要声张,到底怎么样,那也得看完了再说。”

    “额鲁,这话你也不要到处乱说。”瑟尔丹看着自己的儿子,严肃的说道。

    “阿玛,雅尔哈大叔,你们放心,我才不会去乱嚼这些耳根子。”

    瑟尔丹点了点头,随即问雅尔哈道:“你打算哪天动身?”

    “大后天吧。”雅尔哈想了一下说道。一万只熊猫的乾隆四十八年



请记住本站永久域名

地址1→wodesimi.com
地址2→simishuwu.com
地址3→simishuwu.github.io
邮箱地址→simishuwu.com@gmail.com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