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武生存指南_第044章:耐久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044章:耐久 (第2/2页)

下海这件事本身的危险性。因此,这年代很多临海地区,渔民每年只在鱼汛季节打一季鱼,其他大部分时候,只能靠给人做工或务农为生。

    朱塬之前让自己带来的大型海船下海尝试捕鱼,遭到华高反对,原因同样也是这么做会消耗‘耐久’。

    近期收集到的诸多元朝海运资料中,其中一项不起眼的记录,关于元廷在海运巅峰时期要求地方每三年都要组织建造一批大型海船,也说明了海上运粮对船只的消耗有多大。

    这年代的木制帆船,高强度海上运粮,每年两次往返,平均只能用三年。

    朱塬与姚封讨论过。

    姚封表示,若是得到良好的维护,一艘帆船用五年以上是不成问题的。

    这又回到了另外一个问题。

    这年代,造船容易修船难。

    特别是大型海船,想要维修,必须临港挖出一个大船坞。海船驶入,封闭船坞,将大船支起,空水,花费一些时日晾干。然后,工匠们才能接着开始检查更换腐朽过于严重的木料,重新用灰麻填缝,再刷上防水桐油。

    这一连串操作下来,与造一艘新船花费的时间也差不了太多。更何况,即使经过维护,到底也是一艘旧船,安全性不如新船那么高。

    因此,如果木材等原料充足,还不如直接造新船。

    大船在岸上开造,完成,下水。

    三步走。

    简简单单,干脆利落。

    毕竟这年代木船不耐用是真,相对运粮来说,造价不高,也是真。

    朱塬之前就得到过一份具体数据。

    元仁宗延祐年间,就是大概50年前,明州这边有商家专门造船为朝廷运粮,千料海船,造价宝钞90锭,折合1500两白银左右,因为当时元朝给的‘运粮脚价’很高,每石约为宝钞8两,千料海船一次运粮1000石,只跑一趟,一切顺利,就能赚回160锭。

    不仅一趟就回了本,去除人力等其他开支,还有赚。

    这其实也从另一层面说明了这年代的船只造价不高,只相当于那一船粮食运到北方后‘身价’的一半不到。

    因此,这年代的船只,就是消耗品。

    其中造船需求最大的木料,只是沿海森林里的储备就足够丰富。相对于封建时代的采伐速度,几乎可以说是取之不尽。

    三件事商讨完,又分派一番,时间已经过去了大半个时辰。

    稍后还有一堂课。

    朱塬与华高、吴祯说着话走出明远堂,恰好看到左七搀扶着一位六十多岁的伛偻干瘦老人走来,身后还跟着三个年龄不一外貌倒是与老人有几分相似的汉子。

    见到这位,朱塬立刻笑着上前:“柳老,做出决定了?”

    老人正是昨天朱塬在第一堂课上说起的柳老七。

    对于气象观测,这世上有着不少凭借经验做出判断的能人,但同样,也有着一些几乎是凭借某种天生本能预判天气的人,而且后者的预判往往比前者更准。

    柳老七就是后者。

    这种宝贝人才难得一遇,不只是朱塬,连华高见到老人也都露出笑脸,跟着走上前来。

    和大家招呼几句,柳老七才又转向朱塬,躬身说道:“大人啊,老汉俺……拿不定主意,就把三个儿子都带来,与大人看看?”

    朱塬要给柳老七一个正八品官职,昨天又让刘琏亲自去谈,带回结果是老人希望把这个官职授予自己儿子。

    可怜天下父母心。

    朱塬稍微考虑,就答应下来。

    听柳老七这么说,朱塬正要转向他身后三人,显然就是老人的三个儿子,左七却朝他使了个眼色,示意看向老人脸庞。裴玄黄的洪武生存指南



请记住本站永久域名

地址1→wodesimi.com
地址2→simishuwu.com
地址3→simishuwu.github.io
邮箱地址→simishuwu.com@gmail.com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