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武生存指南_第074章:大海是块田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074章:大海是块田 (第3/3页)

业捕捞潜力,1000万吨对1500吨,后者几乎等于没有。

    因此,只要开始发力且措施得当,不同于农业生产只能走量变趋势,未来十年之内,大明渔业生产就能出现一次质变。

    朱塬设定的10年期目标,恰好是之前与薛戍说起的100万吨。

    这依旧只相当于大明周边海洋捕捞潜力的十分之一。而且,这份目标也并不是随便拍脑袋得来。

    参照未来500料级别的标准海船规格,这是朱塬为接下来海运和海捕渔船设定的一个标准。

    还是出于风险和成本等综合考虑。

    木质帆船阶段,500料船只建造起来最为便捷,维修也更方便,相比起来,再大的船只,建造和维修的难度都更高,一旦倾覆,一次性损失也更大。

    因此,私人不会限制,但公共层面,除了海军舰船,另外的海运和海捕,都尽可能向便宜稳妥的500料靠拢。

    五百料海船,将来组织海捕,朱塬希望达到的目标是每年四季渔汛收获总量同样为500担。

    这是朱塬在文案中引入的又一个新单位。

    沿海论鱼获,比较普遍的就是‘担’,不过,这年代的单位还不统一,有120斤一担,有90斤一担,作为十进制的拥趸,朱塬希望统一为100斤一担。

    每艘船每年鱼获500担,就是50000斤,想要达到10年之后100万吨的目标,也即20亿斤,只需要建造4万艘标准的500料海船。

    确实是‘只’。

    众所周知,中国人从来都是最擅长爆产能的一群人。

    只是大明东南沿海当下的底蕴,每年建造大小船只几千艘都不成问题,将来有计划地持续推动,只要材料足够,每年造船上万,也是小意思。

    因此,十年时间,积累4万标准500料的海捕专用船只,甚至都是相当保守的估计。

    十年,100万吨,2000万担,那怕其中生产者消耗一半,剩余1000万担,对于开国初期急需资源进行各方面建设的大明来说,都是一份绝对无法无视的庞大资源。

    这同时也是一次短期的生产力爆发性质变,是大明短期内唯一能找到的一次质变途径。

    完成了这次质变,获得一份额外的庞大资源,大明也能更加充裕地进行国家建设,乃至不需要通过压榨百姓潜力,就能更加稳妥地走向工业时代。

    朱塬的第四个标题,是‘舟山渔场’。

    相比重点讲述的第三个标题,第四个标题,主要是介绍现实所见以及后来记忆中一些舟山渔场相关。

    这是中国沿海最大的天然渔场。

    恰好,朱塬在明州,近水楼台,且今年的大黄鱼汛已经到来,他希望以舟山渔场作为一块‘试验田’,初步将大规模海捕框架搭建起来。

    最后一个标题,是‘具体措施’。

    朱塬提议,成立‘明州海洋发展集团’,下辖‘明州渔业生产公司’、‘明州船舶制造公司’、‘明州海捕器械公司’、‘明州海产加工公司’、‘明州海产销售公司’等一系列子公司。

    只看名字,各个子公司的职责就一目了然。

    海捕前期,鱼获暂时只供应军方,但将来,随着海捕规模越来越大,天下也转向太平,就需要进行更加细致的加工与销售,实现集团内部的可持续发展。

    通过明州海洋发展集团,朱塬希望将沿海渔民,以及缺少土地的底层流户,全部都置入下属的一系列子公司当中。

    这也是一份长远考量。

    朱塬这里又引入了一个‘就业’的概念。

    随着人口的自然增长,只是土地肯定无法满足所有人需求,这就需要国家创造更多就业。

    渔业,绝对是容纳就业人口的一个非常庞大的潜在蓄水池,将来全球范围内进行海洋开发,只此一项,全产业链确保1000万就业机会,并养活5000万人,轻而易举。

    只是这一项产业,哪怕大明就此停步不前,依旧长期滞留在农业社会,也足够确保这个国家百年之内百姓各有所养。

    百姓各有所养,天下自然安平。

    东阁内。

    不知不觉,老朱已经将这份方案反反复复地看了很多遍,直到耳边响起急切的呼唤声,他回过神,一脸不悦地瞪过去,才发现是马氏。

    时间竟已是午时末。

    面对妻子关切的目光,老朱怔怔与她对视片刻,终于没头没尾地喃喃开口道:“咱……真是,上天眷睐呵!”裴玄黄的洪武生存指南



请记住本站永久域名

地址1→wodesimi.com
地址2→simishuwu.com
地址3→simishuwu.github.io
邮箱地址→simishuwu.com@gmail.com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