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我的姐夫叫朱标_第34章 猫腻,阅卷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34章 猫腻,阅卷 (第2/2页)

,引得百姓暴乱频频?

    其缘由有四。

    其一,前元倒了,治理北方的官员却仍是那些。

    他们依旧在当地勾连相声,欺压百姓,使大明的明政难以落成。

    其二,百姓依旧困苦。

    他们蒙昧无知,视听闭塞,甚至未必知道前元和大明有什么区别,大多数人觉得不过是换了一个皇帝,重新从他们身上盘剥粮食和赋税罢了,即便受了欺压,甚至也不知道该去何处,找何人为他们主持公道。

    其三,后勤保障的缺失。

    新收复的失地满目疮痍,不仅仅只是粮草,布匹。医师医药,学社先生,乡长甲长,道路驿站,都时刻影响着北地百姓的生存质量。

    其四,武力震慑的不足。

    北地新复,任有不少在前朝欺压百姓得利的地主乡绅思念前朝。因人手不足,他们往往与被筛选出来的前元官员相互勾结,继续作乱。

    所以,欲治理北方,须得先治理这四处顽疾。

    朝廷大可以从征战多年的老兵和伤兵中,筛选出一批忠于大明的士卒迁至北方,赏赐田亩,使其成群结队发配乡里,取代甲长乡长。

    以乡甲为据点。

    不仅可以守望相助,开设驿站,监察吏治,也可以安抚一方,保障耕种,赋税和民生,并震慑不法。

    其次,以这些老兵驻扎的乡甲为点,可以设置大量的临时官职,无论科举发派或是兵卒举荐,都可带头学习、宣传大明国策,并实地考核人才,筛选补充地方官吏。

    最后,以临时官吏的统计奏书,朝廷可以调配人员,物力精准扶持,以迅速恢复北地繁荣。

    一个时辰不到的时间,常升能写的也就是一份草案。

    采不采用,具体实施,都还要看老朱自己的决策。

    反正身旁的士卒到点就将他的策问卷糊名收了。

    看台上的勋贵,文臣,武将都已经看了一天热闹,这会都在紧锣密鼓的审阅这近五百份的军略,现下又来了近五百份的策问,着实有些废心力。

    好在有聪明人指挥,文臣武将各自分阅,按照官阶分出了主次审。

    只要有五人共同认为出彩举荐的答卷,就送给上面的主审讨论或打回。

    这样一来,一二三等很快就分了出来。

    最终,十份被公认为最佳的军略和策问都送到了老朱所在的看台上。

    虽然试卷没有经过专人誊抄,通过笔记,多少能够分辨自家孩子的笔迹,但是皇帝和四位国公亲自阅卷,谁敢使小动作?

    活腻歪了?

    看着最终送上来的考卷,几个国公依次阅卷,除了没有子孙参赛的李善长,其他三位国公的脸上,多少都浮现出了一抹喜悦之色。

    原因无他。

    这是看到自家那兔崽子的笔迹了。

    但他们并不觉得亏心,因为这是下面的百官亲自阅卷,共同推举送上来的。

    他们可不认识自家兔崽子的笔迹。

    能凭自身实力挤上来,甚至可以争取最后的魁首之位,他们几个老父亲还不允许高兴一下了。

    至于偏心,到了他们这个层面,已经犯不上了。

    毕竟他们旁边还坐着老朱呢。摆烂候的大明:我的姐夫叫朱标



请记住本站永久域名

地址1→wodesimi.com
地址2→simishuwu.com
地址3→simishuwu.github.io
邮箱地址→simishuwu.com@gmail.com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