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章 无所求 (第2/2页)
寿诤争取一下在正规医学院里求学的机会。 要知道,“参零幺”医院可不仅仅是一家“军委直属机关医院”。事实上,它还是最高级别的军医进修学院。在功能上,它与协和医院很相似,集医疗、保健、教学、科研于一体。 所以说在这件事上,寿敬方完全有条件借助杨家的力量,或以自己就职为交换,给儿子铺出一条通畅的道路来。 但他没有。 这可不是他傻,不懂变通。 他自己的道理是,医学是人命关天的大学问。如果谁能成为合格的岐黄传人,天资敏悟,饱含兴趣,勤奋苦学,不拘一格这几个条件,缺一不可。 特别是不拘一格,才是决定一个医者能否在前人的肩膀人更进一步的最终条件。 而相反的,他本人最厌恶的就是教条主义。 以他来看,目前所有的医学院教学都以科班自诩,永远脱离不了呆板和僵化教学的缺陷。军队的医学院更是如此,必须一板一眼,稍和教科书有偏差都不被允许。更不允许学生发出疑问和质疑。 那么他的儿子如果真的成为正规院校生,反倒会因此受到思想上的禁锢。 而真要把医学上的概念学死了,学僵了。这种只知照本宣科的大夫在他看来也就废了。还不如让寿诤就这样蹭课听,反倒能保持了头脑的鲜活与敏感。 说实话,寿敬方对自己的儿子其实是寄予了厚望的。他之所以支持寿诤学西医,其实就是想让寿诤尝试着把华医西医结合,探索出一条全新的医学之路。 因此他对寿诤的要求也不同。他要的只是儿子学成真本事,而不是获得世俗人眼中前程和保障。 尤为庆幸的是,在这一点上,寿诤的态度与他高度一致。 寿诤自己都说,虽然缺乏正规系统的训练未免有点可惜。但好在他不学外科,所失有限。 相反的,这种处境对他自身限制却很少,只要感兴趣所有的科目,他都可以去听,可以去研究。而且正因为这种状态,反倒更让他珍惜身边的学习机会。 至于日后,其实寿诤考虑更多的是如何在华医行诊上引入西医的辅助,而不是图谋如何进入正规医院上班。 说实话,寿诤确实做到了“士可贫,然不可穷其志”。 他觉得像寿敬方目前这种状态就挺好。接触的病人多且不分科,又多是经西医诊断过的病人。似乎对他实现理想更有帮助。 当然了,其实洪衍武的心里,早为这个表哥作出了更好的规划。他是绝不会任由寿诤的才华在这种社会体制下被埋没的。只是目前时机未到,还不宜说而已…… 反正事儿就是这样的事儿。而经洪衍武这么详细的一解释,杨卫帆也就彻底明白了。回去就一五一十把这一切分说给了家里人。 如此,在事实面前,杨家人才不得不相信寿敬方一点也没有欲擒故纵的意思,是真的对他们无所求。 只是虽然误会搞清楚了。可大多数的人都有一个坏毛病,那就是喜欢以己度人,往往会对自己不理解的事物本能地排斥。 比如说在对寿敬方的看法上,明明是杨家人自己先入为主地抱有市侩的想法,可越是如此,他们就愈加看不得别人的高洁。 于是啧啧称奇之余,穆迪和杨卫国、杨卫疆又都有了怪话。反过来又开始说寿敬方迂腐,不合时宜。笑他是个怪人,死要面子活受罪什么的。 终于,这些话传进了杨耀华的耳朵,一下就惹得这位老将军大怒。为了这事儿,他特意把家人和秘书都叫到了床前,郑重其事地做了一次警告。 他说滴水之恩都应当涌泉相报,何况救命之恩呢?别忘了是寿敬方相救,杨家人才有今天的安乐日子过。所以只要有他在,就不容杨家人忘恩负义,再干出这种“吃饱了骂厨子,念完经打和尚”的混帐事儿来。 杨耀华把话说得很重,虽然没有指名道姓,可无论是子女们还是穆迪全被捎带进去了。 一时间,杨家上下战战兢兢,连秘书韩山都变脸色了。不为别的,他们就怕给老爷子气出个好歹来。都还记着医嘱呢,这不等于自己给自己找别扭嘛。 而杨耀华这还不罢休呢。又吩咐杨卫帆元旦务必要把洪衍武请来。 他说引荐之德一样是恩,何况关键时刻没躲着杨家走,还能主动帮忙。足见是真交情。寿敬方是无缘相谢了,总不好因为人家年纪小,就怠慢人家。 就这样,杨家人再没人敢说半句片汤话了。而且即使再不乐意,也得憋心里忍着。 同时,他们也得顺着爸爸的意思,准备在家里接待杨卫帆那位不怎么体面的朋友了。 当然,表面顺服,并不碍背地里的腹诽。特别是穆迪,因为她听说洪衍武不但是洗猪肠子的临时工,还劳教过。 她可是打心里不愿儿子交往上这种朋友啊。 有群号了:244574974,喜欢这本书的朋友,快来加入吧 (本章完)镶黄旗的重返1977
请记住本站永久域名
地址1→wodesimi.com
地址2→simishuwu.com
地址3→simishuwu.github.io
邮箱地址→simishuwu.com@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