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3章 爱美人不爱江山5 (第1/2页)
秋祭在大夏国所在的大陆上非常的看重,到了日子,这片大陆上每一个人,上到天子,下到普通民众都会虔诚的准备祭祀。 而希夷想到,曾经到过的那个完成发展历史的文化国度,上下五千年的时光,让他们的国家--华夏积累绽放了无数灿烂的文明。 早在国家文明诞生之前,至少在神话中的神农氏时代,华夏先民就选择了以农耕为主的经济生产道路,因此他们对四季的变化感受特别深刻。 古老的太阴历与四季相结合,每季第一个望日(农历十五)的重要性就超越了其他望日,后来与华夏人最普遍的信仰和中华传统信仰的基石——祖先崇拜相结合,成为在夏商周三代就很流行的四时祭祖仪式。 华夏国的先秦重要典章制度选集《礼记》的《王制》篇载:“天子诸侯宗庙之祭,春曰礿,夏曰禘,秋曰尝,冬曰烝。” 这是说天子与诸侯在每一个季节都祭祀他们的祖先,不同季节的祭祀仪式有不同的名称。 东汉经学家郑玄后来对这一段文字进行了纠正,说:春礿祭、夏禘祭是夏代和商代的名称,周代就改为春祠祭与夏礿祭。这里透露了一个重要信息,四时祭祖是早在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夏就形成的重要祭祀仪式。 在夏商周时期举行四时祭祖仪式的不仅是天子、诸侯,普通民众也这么做。 汉代董仲舒在《春秋繁露·四祭》中对四时祭祖的原因、具体时间以及供奉的食物进行了详细记录。 他解释一年四次祭祖的原因是四季成熟的作物不同,供奉给祖先的祭品应该用每一个季节最早成熟的作物。 即正月春祠祭的供品是韭菜,四月夏礿祭的供品是新麦,七月秋尝祭的供品是黍稷,十月冬烝祭的供品是新稻。 很明显,四时之祭选在每一季的第一个月,也就是即春季的正月、春季的四月、秋季的七月、冬季的十月,根据太阴历中时间节点的重要性推测,四时祭祖的具体时间是在这些月份的望日,即十五日。 董仲舒强调以四时作物祭祖是符合天地自然规律的神圣而严肃的事情,不仅不能错过合适的祭祀时间,祭祀时还要斋戒沐浴。 而现在的大夏,传承到的文明来看,和华夏国的文化如出一辙,每日忙忙碌碌,朝臣和礼官都是讨论秋祭的事情,对于供奉的供品都是慎之又慎的。 而希夷和靖雁都是有条不紊的准备着自己的事情,灵傀做成的皇帝端坐在皇位上,对太后恭敬,言语形容中多次表达对于往日行径的悔意。 同时,顺手将钓出来的心腹和拥趸名单交给了希夷。 距离秋祭仅剩最后三天时间了,其余都准备妥当,这领头唱诵之人,自然还是要推举的。 往年都是荀家的领头人,现任的帝师荀胥唱诵诗篇,祭拜天地。 有礼官出列,“荀帝师文江学海,满腹珠玑,博学多闻,通文达理,往年的唱诵,每每得到天下学子的追捧,今年,当依旧为荀帝师也。” “臣附议。” “臣附议。” ……
请记住本站永久域名
地址1→wodesimi.com
地址2→simishuwu.com
地址3→simishuwu.github.io
邮箱地址→simishuwu.com@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