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局阻止关云长过五关斩六将_第三百二十九章 跪地的孙皎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三百二十九章 跪地的孙皎 (第3/3页)

都知我主公刘玄德仁义,却不知我处不光对百姓仁义,对于不仁义之人也有雷霆手段。”

    “令尊要为儿子报仇,天经地义,可是我一个外人,要是插手你们亲人相残,主公不会放过我呀。”

    孙皎又一转身,董良都已经可以预判他的动作了。

    孙皎现在什么筹码都拿不出来了,除了趴在地上磕头没有别的办法。

    当初决定违背兄长的意思,不往东走而往南来,就是冒着生命危险,想要求一只兵马。

    到了南边才发现前来叛乱的不是百越叛军,是刘备的大军。

    这正是柳暗花明又一村,本来孙皎就是被嘱咐去投靠刘备的。

    孙皎心想,以这五车金玉,再加上杀死孙权之后,愿意举家率领吴郡投降,这样的筹码一定可以打动刘备的将军。

    可没想到遇到了一个董良,居然无论如何都不答应。

    死都不怕,孙皎还怕磕头吗?董良现在开始讲自己为难,那就说明愿意谈了。

    孙皎一定要让董良感受到自己的诚恳。

    董良拦住孙皎,他虽然想得到孙皎的感恩戴德,但是却不能让孙皎姿态太低。

    总让他磕头,总有点侮辱人的意思。

    搞不好施恩不成,反而把人得罪了。

    “贤弟心中的急切,我已经知晓了。罢了,为兄就算是冒着被主公责罚的风险,也得帮一帮贤弟。”

    “只是令兄已经回去,贤弟才刚到我们这边,一来一回,又是好些天的浪费,我有心派大军帮助贤弟。行军速度实在缓慢只怕赶不上啊!”

    “这样吧,我抽掉城中所有战马。努力凑出来一支两百人的骑兵队。让他们一人双马,由贤弟带领,快速奔往吴县。”

    “两百人不知能起到多大的作用,但是赶不到地方,再多的人也没用。我再将陈到将军拨过去,陈到将军是难得的猛将,深受主公器重。”

    “算得上是一个文武双全的名将,只是宝剑锋利尚在鞘中,还未曾展露锋芒,我已手无缚鸡之力的文人,敢带兵深入敌营,就是因为有陈到将军贴身保护。”

    “此番征战,会稽十几余城,我是须臾不敢让陈到将军离我身侧。我相信,有陈到将军在,一定能保护贤弟全家安全。”

    董良一边强调着自己的为难,一边又强调着陈到对自己的重要性。

    似乎费了很大的劲儿,为孙皎派出了两百骑兵。

    当然,这里的两百骑兵。加上孙皎本部的五十人,想要最短的时间内赶回去,就得是一人双马。

    这就得需要五百匹马。

    刘备自己也没有马场,董良翻山越岭,虽然带着大军过来的,但是大军之中,马匹并不多。

    抽出来五百匹马,也算是尽了很大的努力了。

    孙皎也确实被董良这种有诚意的做法给打动了。

    他确实太年轻了。

    被董良来回拿捏了几次,此时此刻感动的无以复加。

    红了眼圈儿,激动的不知道说什么好。

    ……

    (补充:这段孙静家族和孙权之间的矛盾,是作者自己加的。说实话,确实是有点阴谋论的意思。这个灵感也是作者在查阅资料的时候,无意中信息碰撞得来的。

    和我在文中提出的理由一样,孙静帮助孙坚和孙策两代都立下了汗马功劳,本人是既有才能,又有功劳。而孙策刚死,孙权面临一摊烂摊子,这个时候,身为亲叔叔的孙静确实是应该帮点忙的。但是偏偏没有看到孙静在孙权继位之后做出什么功绩,并且告老还乡,反而是孙权带着一帮外姓,在这样的情况下艰难求存。而且这一年还发生了一件孙静的大儿子孙暠叛乱的事。

    再加上孙策刚死的时候。众大臣也曾推举孙翊继位。而孙权和吴夫人拼命的拉拢人心,也没能阻止扬州各地的叛乱。

    这几个信息碰撞到一起,就联想到了孙静家族和孙权的不和,孙策和孙权权力交接的时候并不太平。

    这几件事,虽说发生的先后顺序可能有些出入,但是这几件事加起来,确实有点可疑的味道。同时,为了情节的发展,就在孙家这里安排了一出亲戚之间的矛盾。

    最后,对于孙家之间的尔虞我诈,确实是,似乎有点贬低他们家了。一方面是为了剧情服务,我将孙家做成了一堆工具人,而并不对这个势力抱有什么情感。所以就随便的拔高或贬低的安排。

    我常常批判人家,在说到诸葛亮他们的时候不该去搞那么多阴谋论。却偏偏在江东这里留了一些阴谋,不得不说,作者是有点不地道的,我将温柔留给了季汉。

    但是并不代表我平时是江东的黑子。在本书中,我的基调肯定是尊刘,至于其他的事例,则一般都是作为工具人出现了。)社会和谐的开局阻止关云长过五关斩六将



请记住本站永久域名

地址1→wodesimi.com
地址2→simishuwu.com
地址3→simishuwu.github.io
邮箱地址→simishuwu.com@gmail.com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