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边地军事 (第1/2页)
萧定也不废话,翻身上了平素骑乘的马匹,打马便行。 身后百余骑兵,用不着打招呼,一个个麻溜儿地跟了上来。 萧定是从马军之中出去的,这马军便是他的自留地,甚至于每一个人,他都能叫得上来名字。哪怕这两年他负责全局了,但没事儿,他便要去马军之中转转。 每人双马,一匹骑乘外加驮着盔甲之类的作战武器,另一匹,就纯粹是作战的了。 一百多人,两百余匹马,听起来人不多,但走在路上,就是浩浩荡荡的一大群了。 大宋的骑兵是真不多。 精锐的骑兵那就更少了。 一来,是大宋缺马,尤其是好的战马。二来,大宋的骑兵,在整体素质之上,与辽人相去甚远,大规模的骑兵作战,大宋占不到丝毫便宜,只有吃亏的份儿。而养一个骑兵,足足可以养七个步卒,所以大宋军队作战,一向是以步兵为主,骑兵为辅。 但这样的作战模式,就注定了在战场之上,大宋永远都是被动驻守的一方。辽人可以选择战场,也可以选择一击不中,即远遁而去,宋军即便是在正面战场之上打赢了,也无法乘胜追击,扩大战果。 直到二大王到了北疆,主持整个战事之后,情况才慢慢地改观。 二大王的身份摆在哪里,别人做不到的事情,他却可以轻而易举地做到。 这些年来,北地边疆,开始大规模地挖掘水塘,种植林木,蓄水种植水稻,大力地兴建各类军堡,形成了一个整体之上的防御链条。 星落棋布的水塘、湿地这些地方,可以有效地迟滞对手大规模骑兵的冲击,而环环相扣的各类军堡,亦能做到一方有难,八方来援,一地燃起烽火,四处军堡驻军便可蜂涌而出,按照事先制定好的策略,或支援,或断后路,力图将来袭的辽军困住之后然后再寻机歼敌。 虽然在战略之上还是一个被动无奈地选择,但从战术上看,却是大获成功的。 近两年来,已经有多支不明情况的辽军,打草谷深入宋境之后,陷入到了这样的罗网之中,然后被击败。 像上一次天门寨的大胜,便是如此。只不过这一次,入侵的辽军运气不好,被萧定带人兜了后路,损失最为惨重罢了。 “共联村?我以前怎么没有听说过这个名字?”萧定有些奇怪地问道。 “统制,这是去年刚刚建起来的一个新村子。”王俊道:“边地那些被辽人袭扰破败的村子,聚集到了一起,共建了这个新村子,共联共保嘛!所以就叫共联村了。” 萧定点了点头,这样的事情,在边境实在是太常见了。 “百多户人家,已经不小了,能聚集起多少青壮?” “被辽人侵袭之后还能活下来的,也基本上都是青壮了,所以共联村的情况还不错。”王俊介绍道:“百多户人家,壮丁便有近两百人,上一次我去看了一下,夯土的围墙足足有一丈来高,我又指点他们在四面建起了些箭楼,平素寨子里也多备有防御之物,小股的辽军,是无法打下这样的村子的。” “箭手多吗?” “便是妇女,也能挽弓的。”王俊道:“只不过都是些软弓,威胁有之,但想要真正伤到辽人,不太可能,除非哪个辽人运气背到了家,被一箭命中了面门要害等地。” “平是多派一些好手去指点他们,例如能简单运用的军阵等等。”萧定道:“可惜了的,如果能给他们配备克敌弓,神臂弓,这些边地村子,便能给辽人重创,打得他们不敢再来袭扰。” “统制,这不可能的。神臂弓这样的利器,军中都配不齐呢,哪有多余的给这些边地村民,而且给了他们,万一不慎落入辽人之手,又是祸害了。”王俊摇头道。 “落到他们手里又如何?”萧定不屑地道。“神臂弓虽然厉害,但损耗也极其大,非常容易坏。辽人得了去,又能用几次?而且你当辽人那里真没有神臂弓吗?只不过他们的技术,仿制不出来,落了一个东施效颦而已。真要给边地村民善射者分配一些弓,哪怕一柄弓只能射杀一个辽人,于我们而言,不也是赚了的吗?” “道理是这个道理,问题是,我们生产的神臂弓,数量也不足啊!您没有看到每次新的神臂弓下来,各军之间争得头破血流吗?像我们天门寨连骑兵都配上了神臂弓,不也是二大王看在您的面子上吗?” 萧定不由微笑起来。 王俊说得没错。 自己的出身,终究还是有很大用处的。 不说别的,自己在二大王跟前,面子就很大。 当然,自己也很给二大王争气。 所以,每次新的军械下来,天门寨,总是头一份儿。 连骑兵自己都给他
请记住本站永久域名
地址1→wodesimi.com
地址2→simishuwu.com
地址3→simishuwu.github.io
邮箱地址→simishuwu.com@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