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好武夫_第134章 走,带你去装逼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134章 走,带你去装逼 (第1/2页)

    最近汴京城里,慢慢开始多了许多外地人,各处客栈驿馆更是住得满满当当,因为贡举要开始了,各地的举子们齐聚京城,求的都是一朝得中。

    这些士子也是分派别的,大致也是按照地理来分的,洛阳学派不仅是洛阳,其实也包含了许多西北子弟,然后就是河东一派,这就包括了河北山东山西以及河南北部。

    还有应天府(商丘)的国子监,两淮地区。还有就是江南了,以江宁府(南京)与杭州为中心,也就是江苏浙江,然后有安徽江西的一部分……

    最后就是成都府为中心的四川了,这也是一大进士来源地。最后还有福建也出文才。

    其实,地理概念,也是士子来源概念,更是官场上的隐形派别。

    总体而言,南方士子胜过北方士子,这种情况从晋朝开始就慢慢有了苗头,这与晋朝的衣冠南渡有关系,也就是所谓五胡十六国时期,北方都被胡人占了,永嘉年间,文人整体南迁,这就是衣冠南渡,也叫永嘉南渡,这把整个中国的读书教育传承也南渡了。

    这种情况到得明朝开国的时候最甚,朱元璋开国的时候举行科举,一度造成了北方士子一个都考不上,进士全是南方士子。这也是宋的锅,已经有一次衣冠南渡了,北宋还灭国变成南宋了,导致整个宋朝的文人再一次大规模南迁,把读书的传承都带走了,甚至把书都带走了。

    一个都考不上的北方士子自然是大怒闹事,朱元璋为了和谐团结,亲自找了个“蓝玉余党”的借口,处理了一大批负责科举的官员,也导致了明朝开国年间的南北分榜制度,就是南方士子与北方士子分开考,分开取士,后来还规定人数比例,南取六,北取四。

    读书教育传承这件事,也要感谢抢侄子皇位的朱棣,再一次把首都从南京迁向了北京,让北方再次成了文化中心,不然北方教育问题,必然还会后患无穷。

    其实这种格局最根本的原因,就在于古代中国主要战争大部分在北方发生,只要乱世,文人就一次一次往南方逃,有永嘉南渡、南宋偏安这种大规模的,也有互相拉锯时候小规模的。宋之前,也是五代十国的乱战。

    好在北宋时候,定都是在开封汴京,北方还有汴京与洛阳两个文化重地,让北方教育重新稳住了局势,但还是有一点南强北弱的格局。

    这种格局,甚至也显露在南北方士子入京之后不一样的行为举止上。

    南方来的士子,一个个牛逼哄哄,年轻气盛的,甚至楼宇里到处扬武耀威,就是装逼。

    西北来的,河北山西来的,乃至于孔子故里山东来的,都有些自信不足。

    考试还没有开始,意气之争已经就先开始了,东西南北的士子们互相也不认识,聚在京城,娱乐的雅事却又差不多,碰上了自然就得互相“打”起来。

    打下来的结果,那自然是南方士子常常装逼成功,北方士子常常灰头土脸,干不过,没办法。

    这件事,本来与狄咏倒也没什么关系,奈何狄咏就是一个西北乡巴佬,这就有点关系了。

    更有关系的是刘几是北方的,郑獬却是南方的。

    刘几就算再牛逼,双拳难敌四手,被一次一次干得个灰头土脸。郑獬作为年轻一辈的大佬,自然有意无意成为了江南一派的领头人之一,一次一次耀

请记住本站永久域名

地址1→wodesimi.com
地址2→simishuwu.com
地址3→simishuwu.github.io
邮箱地址→simishuwu.com@gmail.com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