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惊了!患者的五脏会说话_第24章 理论之辩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24章 理论之辩 (第1/2页)

    “《黄帝内经》灵枢·九针十二原中有一句,‘刺之而气不至,无问其数;刺之而气至,乃去之,勿复针’。何意?”

    “《黄帝内经》灵枢·九针十二原还有一句,‘刺之要,气至而有效;效之信,若风之吹云,明乎若见苍天,刺之道毕矣’。何意?”

    “气至乃去、气至有效,这些内容无一不是证明了,气至之时效果达到,遂针刺结束,何来的与得气意思相同?”

    “得气是什么?吸则内针,无令气忤,静以久留,无令邪布,吸则转针,以得气为故,这句出自《黄帝内经》素问·离合真邪论,请问,这句话的意思,有哪一点跟气至的概念相同?”

    “你所说的气至,只是将其扩充为了‘气至病所’,虽然只加了两个字,但意思却彻底改变,如此混淆,自然把气至的概念无限向得气靠拢,可试问,得气如果与气至概念相同,那么针刺入里后,施行补泻之法,又该在何时结束呢?”

    “规定留针时间?各位不觉得这种粗暴的治病理论有些不切实际吗?症状不一者,多如牛毛,针刺治疗时,又如何用规定时间来治疗不同症状的患者?这与中医的辩证理论岂不是背道而驰?”

    “我也是读过中医大学的,不巧的是,这位批评我的网友正好是我的校友,对于他能有这样的理解,我并不觉得奇怪,因为教科书就是这么教的,但根据我对《黄帝内经》的理解,以及前辈的指点,教科书上教的内容,基本已经违背了古人对中医理论的阐述。”

    “我本不想跟这位校友辩论,因为他代表的是主流中医界的观点,与其争论,势必会遭到他人的攻击,毕竟我这番言论,挑战的是整个学院派,但思来想去,总觉得身为中医还是应该说点什么,一是因为这位校友踩我,我不爽,二是身为中医人,总觉得在这种根本问题上去妥协的话,有点对不起自己学的本事。”

    “最后说一句,在中医一道,我只能算作是个微不足道的新人,如有不足,也希望大家批评指正,好的我会听,不好的,我也只会回一句,qnmlgb!”

    陈庆的评论极具个人风格,既有读书人的谦卑,也有年轻人的火气。

    突出一个有礼有节有脾气。

    他的这番言论,也立刻引来了不少人围观。

    有人仔细看过之后,陷入沉思。

    有人粗略瞥了两眼,便觉得荒谬至极。

    还有人看也没看,便与那“一捧清水”一起,对陈庆破口大骂。

    言语之难听,比前者更胜。

    陈庆也知道自己说出这番话之后会是个什么局面,所以,面对大多数人的谩骂,他也并不怎么在乎。

    这帮人如果真的墨守成规,对课堂上所学知识不求甚解,那吃亏的是他们。

    看了两页有关自己的评论,陈庆只觉无聊,这些人除了发泄情绪之外,全无半点思考的意思。

    这种毫无效率的交流,实在是没有什么看下去的必要。

    陈庆随即关掉了网页,继续看起了自己的医书。

    学的越久,陈庆越发觉得自己无知。

    尤其是这《黄帝内经》,别看它字数不多,但里面所涵盖的内容,却是远远超过了他大学五年所学的东西。

    想要完全掌握这本书里的东西,陈庆觉得自己就算花几辈子的时间,也未必能做到。

    陈庆离开后,他回复的帖子热度却没有减退,反而因为有了争议话题,帖子的热度一下子就被众人给炒起来了。

    “得气跟气至不一样?我去,头一次听到这个说法。”

    “明明下针气至方能使用补泻手法,怎么可能是气至就停止治疗呢,这简直就是在胡说。”

    “狗屁不通,得气本身是候气之至时,无失其机,而可施针,这说的就是气至,你居然还能说它们不一样,真搞笑!”

    “气至发生在得气之前,下针之后有气感,银针会有被吸附的感觉,这个时候就是气至和得气的状态,在这种情况下

请记住本站永久域名

地址1→wodesimi.com
地址2→simishuwu.com
地址3→simishuwu.github.io
邮箱地址→simishuwu.com@gmail.com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