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35汉风再起_第九十四章 毛利人的战争(一)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九十四章 毛利人的战争(一) (第1/3页)

    1667年7月15日,共工岛(新西兰北岛),兴安堡西南,兴安河西岸(怀罗阿河)。

    其实按照严格定义来说,毛利人应该不属于完全的农耕民族。他们虽然种植甘薯、芋头、山芋,不过仍然需要依靠狩猎和打鱼维持生活。

    对于海里面的特产,毛利人偏爱螃蟹、龙虾、鳗鱼等海鲜。至于陆地上的狩猎,不论是共工岛还是精卫岛,都没有大型动物。别说老虎、狼这些肉食动物,连鹿、马甚至兔子都没有。

    但这个时期,岛上却有一种体型身高达三米多的大型鸟类——恐鸟,却成为毛利人捕食的对象,作为他们的主要肉食来源。这种动物虽然样子很像鸵鸟,不过它有三根脚趾,身躯也很肥大,下肢粗短。搞笑的是,这种鸟翅膀完全退化了,没有翅根、也没有翅尖,不会飞,并且奔行速度也很慢。

    当毛利人来到这里,这货完全不害怕,甚至还和毛利人卖萌,但在毛利人眼里,这分明是个行走的“肉夹馍”。

    这个时期的毛利人仍然处于奴隶制社会。他们同北美的印第安人很像,以部落为单位,却非常尚武,不过,使用的工具和武器还是木制或者骨制。

    由于粮食产量的限制,使得毛利人的数量很少,粗略估计,共工、精卫两座岛屿上的毛利人在四五万上下,分为大大小小无数的部落。m.zwWX.ORg

    毛利人从小就在游戏中磨练格斗技巧,学会用石、木、骨,制成的各类武器。尽管每个部落的成员都承认共同的祖先,效忠于一个或几个酋长。但人多事杂,数百个毛利部落及毗邻的氏族之间的频繁的纠纷和争斗依然不可避免。在大战之后,他们会将俘虏直接枭首,头颅插在木棍上,传说他们尤爱吸食脑髓。

    毛利人的部落有着专门的武士阶层,他们不需要劳动,只是负责战斗,保护家园。至于劳动则交给普通的庶民和奴隶完成。

    他们最常用的是一种“塔雅哈”的木质长矛。这种长矛长度超过1.5米,一头尖锐,一头扁平。毛利人没有铠甲,这种木质长矛是非常致命的,无论刺杀还是敲击,都可以迅速杀死敌人。

    不过,在齐国人看来,毛利人的整体军事方面是落后的,他们连弓箭也没有发明。要知道,这个时期,即便是落后的印第安人,也大量使用弓箭。毛利人拥有的远程武器主要是标枪,射程一般只有二三十米。这种标枪没有金属枪头,为了增加杀伤力甚至使用鲨鱼的牙齿。

    在兴安河西岸,十数艘小型桨帆船刚刚停靠在岸边,一队队全副武装的护卫便不断地涌上岸边。他们均套着半身板甲,戴着铁面头盔,端着火枪,凶狠地朝远处一座毛利人部落营地扑去。

    毛利人居住的村寨一般都有防御功能,出于安全考虑,多建在山顶。总体上来说,当一个毛利部族开始定居以后,他们便会开始在高地修筑这种被称为帕的防御工事体系。

    当战争爆发时,所有部落的民众都会迅速从附近的村庄中撤离,将物资和人力集中到帕之中。帕的防御工事会依靠梯田状的山体呈层叠式分布,并且修筑有壕沟、栅栏以及塔楼等防御设施。为了防备围攻者切断水源,帕内往往还挖有巨大的蓄水池用来储备水源。粮仓、武器库、供守军祈祷的宗教场所等设施也一应俱全。

    当河边出现众多桨帆船时,高处警戒的毛利部族武士便发出了战斗警报,开始迅速转移部落民众。因而,在五百余汉东商社招募而来的武装护卫冲上河滩,朝部落营地扑去的时候,几乎所有的毛利人已经安全地撤离到附近山顶上的帕之中。

    武装护卫们一边纵火焚烧毛利人的营地,一边仔细翻检着那些简陋的茅草屋。一些行动不便或生病的毛利老人被遗弃在营地中,神色漠然地看着这些闯入他们部落营地的强盗,肆意地破坏着他们的家园。

    “大总管,毛利人的堡垒设置在山顶,里面有搭建的木栅栏和塔楼。另外还有一道壕沟,在木栅栏的后方,目测至少有三米的深,壕沟的后面堆砌大量的土堆,形成一道有一定坡度的土垒,用来保护后面的建筑。这样的土垒高度加上壕沟的深度差不多有四五米之高。”

    “在土垒上方,毛利人还修建了一层栅栏,这样的话,整个营垒便有两层防御,贸然攻上去的话,可

请记住本站永久域名

地址1→wodesimi.com
地址2→simishuwu.com
地址3→simishuwu.github.io
邮箱地址→simishuwu.com@gmail.com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