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六章 人无忌,我亦无忌 (第1/4页)
虞子佩不可言说的青春充满了不确定性,她觉得自己好像一只小猫,可以去任何地方,但就是哪里也不能去。她在电视台本来是可以终生度过的——那里虽然也有勾心斗角,但是一次偶然现场报道带来的人气和名声,足够她这一生享用。但是懵懵懂懂之中,她离开了那个别人挤破头都想要进去的地方,就在不解和幸灾乐祸中昂首离开了。 在讲述她的一切之前,应该首先指出她对自己故事的细节不感兴趣;其次不标榜故事的真实,像前几年那些领导潮流风头正健的年轻导演们常干的那样。这两点都基于她不可改变的身份——一个职业编剧。 虞子佩现在是以编造故事来赚钱的那种人,对这一套驾轻就熟。想想,一个故事怎么能保证在二十集,900分钟的时间里恰当地发生、发展、直至结束,有的故事要讲很久,有的虽好却很短小,而她必须要让这些形态各异的故事具有统一性,而且在每个45分钟之内都有所发展,出那么几件小事,随着一个矛盾的解决又出现另一个矛盾,到一集结束时刚好留下一个悬念。如果这套戏准备要在曼谷电视台的黄金档播出,长度就要加长到三十集,因为他们的黄金档不接受二十集的电视剧,而不在这个档播出就不能挣到钱。所以她曾经接过一个活儿,把一个电视连续剧从二十集变成三十集。加一两个人物是少不了的,男女主人公嘛,只能让他们更多一点磨难,横生一些枝节,多误解一段时间。 她端起咖啡,说我说这些无聊的事儿是为了让你明白,我讨厌丝丝入扣地讲一个曲折动人的故事,那是一种手艺活儿,稍有想象力的人通过训练都能做到。当然这之间“好”与“不好”的差别就像“会”与“不会”那么大,但手艺必竟是手艺。对面坐着一个她的崇拜者,看起来很有钱,但是很有钱的人往往很无趣。这个制片人一定要她见一见的朋友,并没有丝毫改变她原有的想法——有了钱,就会失去一部分思想。 比如说吧,几个月前我和朋友一起看一张叫作「五十七岁的房间」的电影小样,初看起来这还是个不错的电影,电影节的评委们也看出了这一点,给了它个什么奖。问题是我们饶有兴趣地看到一半,播放的碟片机坏了,我们气急败坏地对着那个机器加施了各种酷刑,它依然不肯就范,吱吱嘎嘎地响着就是不肯向前。最终众人只得放弃,个个丧气不已。为了安慰他们的好奇心,我以一个编剧的责任感为他们编造了后面的情节。几个星期后,当时听故事的人给我打电话,说电影的后半部分和你讲得所差无几,你肯定早就知道。我当然不知道,我不是说电影的故事是个俗套,而是说编剧的思路是可循的,如果你还凑巧认识这个编剧,对他的偏好略知一二,那就更好解释了。对面的人只是点头,很有礼貌,也很关注的表情,不想是装出来的那种敷衍。 我现在想作的是忘掉手艺,忘掉可循的思路,寻找意义。但是说实话,这种手艺已经融入了我的生活,在不知不觉中甚至左右我的生活。曾经有人对我说:“我喜欢你。”我回答他说:“我还真不好意思说你说了一句蠢话。”我向你保证我不是真心想说这句话,他一说出上句话,我脑子里马上有了五六种可以表达各种情绪的对应台词。就着当时的氛围我选择了这句,因为这么酸的一句台词后面应该解构一下。这些念头都是一刹那产生的,等我看到那人脸上一脸尴尬,才知道自己选错了台词——不符合我的人物性格。生活的真实性都值得怀疑,其他的就更别说了。 那人笑着点点头,他觉得自己不是不想回答什么,而是根本插不上嘴。正在他放下咖啡,准备说出自己一直想说的那句话时——他已经皱好了眉头,这样他看起来成熟多了。但就在这时,虞子佩抢先一步,又开始了她的滔滔不绝。 就我本人而言,我不相信任何作品的真实性,一经描述真实就不再存在,努力再现了一种真实,却可能忽略了另一面的真实,我们永远只能从自己的角度谈论世界,有的人站得高看到的角度多于其他人,但说到底,仅仅是这个差别。我讨厌虚构,真实又不存在,但是我们依然写作。在这真与假之间我希望能够明析事物和事物间的关系,寻找思维的路径,发现某种接近真相的东西。写作对我便是这样一个过程。 两人初次
请记住本站永久域名
地址1→wodesimi.com
地址2→simishuwu.com
地址3→simishuwu.github.io
邮箱地址→simishuwu.com@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