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出中原 第229章 剑修 (第2/2页)
” 姓云的叫云翔,乔松的弟子中,白天宇老大,周怀通老二,云翔老三,后边还有老四、老五、老六、老七、老八。 云翔说道:“唐咸通四年(863年),唐懿宗派兵征南诏,下令在徐洲、泗州地区募兵两千人,开赴邕州,其中分出八百人戍守桂林,约定三年期满后即调回原籍。 八百戍兵主要来自徐州,以勇悍闻名,唐廷由此特派徐泗观察使崔彦曾前去镇领。崔彦治兵严苛,引起戍兵的不满,加上他信任的都押牙尹戡、教练使杜璋、兵马使徐行俭无情且残暴,戍兵更是大为不满。戍兵为了能回家乡与妻儿老小团聚,一忍再忍。可三年期满,崔彦曾以种种理由将他们强留下来。 又过了三年,戍兵多次请求崔彦曾履行当初约定,放他们回家,可崔彦曾却以军费开支不够为由,要他们再留一年。本是戍边三年,现已过了六年,还要留一年。崔彦曾人品本就极差,一再食言背约,戍兵苦于兵役,群情激愤,公推颇有人望的粮料判官庞勋为主,杀了监视他们的军官,劫了仓库,哗变北还,途径桂林、湖南、湖北、安徽、浙江、江苏,到达徐州。” 白玉天道:“这士兵想家,不受约束北归,不是真心反叛朝廷,朝廷一道安抚诏书就能解决,怎就牵扯到祖师爷跟他朋友辛谠之间的友谊来了?” 云翔说道:“可这八百戍兵从桂林到徐州,一路抢掠不说,所过州县要么直接放行,要么阻挡无力,庞勋渐渐有了富贵险中求的心里,公然竖起了造反的旗帜,沿途饥民、匪盗不停地合群,等到达徐州已有二十万之众。” 白玉天道:“那这事跟祖师爷他们总就挨上边了?” 云翔说道:“庞勋叛军攻下徐州,为了切断朝廷江淮赋税之路,攻打濠州跟泗州,泗州刺史杜慆坚守。辛谠虽是剑客,不求苟进,却有济时匡难之志,且祖上几代为官,忠于朝廷,特从广陵北上泗州帮着守城。” 白玉天这才听出了点名堂,问道:“你是说,辛老剑客不仅自己帮着守城,还邀请祖师爷去帮着守城,为国效力?” 云翔道:“辛老剑客来信,要祖师爷赶去泗州帮忙,祖师爷却犯难了。” 白玉天问道:“剿灭叛乱,成就大义,于国于民都有利,怎就犯难了?” 云翔哼笑一声,道:“你这孩子,什么大义不大义的,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从古到今,那一次农民起义不是天灾加上人祸造成的。统治阶级残酷剥削,天灾频发,百姓苦无活路,才揭竿而起。祖师爷一苦难人出身,要他无缘无故去杀害比自己活得还苦的人,他于心何忍。” 白玉天道:“既然是这样,祖师爷当问心无愧才是,怎就觉得对不起友谊二字了?” 云翔道:“这次庞勋之乱,一年就被扑灭下去了,除了给唐王朝带来伤痛,就是给百姓带来灾难。祖师爷觉得,若是早点扑灭,定能减少损失,给天下百姓带来的灾难会小点,渐渐又觉得辛谠做对了。” 白玉天道:“可唐王朝四十后就覆灭了,不能不说这次暴乱没有它存在的意义。” 周怀通接话道:“贤侄,可你祖师爷没能等到大唐覆灭的那一天就仙逝了,自是没想到大唐后期已如此腐朽不堪,再无力回天的。就当时来说,能减少损失就当减少损失,毕竟天下赋税大都出于百姓之手,乱来乱去,苦的都是那些存活着的百姓。” 白玉天虽然认同周怀通等人的说法,可心中又想:“百姓一人之苦,可以诉说于官府,官府就算不理睬,也只苦了一人。可天下百姓都处在苦难中,朝廷若是愿意倾听,又何来天下之苦!大众之苦,要不是当权者残暴不仁,有钱者压榨无度,又何来天下之苦。要是不造反,大众何以摆脱困难,这苦难何时又是个尽头?” 五山道人见白玉天眼神茫然,不知所措,侧旁说道:“所谓的大义,不过是帮大众解除苦难。若是非得走造反那条路才能摆脱苦难,就天意,顺民心,应该是没错的。” 白玉天隐隐一笑,道:“浮云不系名居易,造化无为字乐天。手执灵珠常奋笔,心开天籁莫吹箫。”朝石山对面的那楼阁走去。 进得楼阁,只见墙壁上挂着一幅字,潦潦草草地写道:“野老时相访,豪客常见寻。面壁攀石棱,养力方敢前。落日下空门,斋钟出林莽。家酝涨瓶口,伴鸟随云还。落款‘无尘’”。 白玉天匆匆一瞥,上得二楼,除了等高看得更远些,就被一幅字吸引了眼球。走过去细细看过,记了下来: “世言吾飞剑取人头,吾甚哂之。实有三剑,一剑断无明烦恼,二剑断无明嗔怒,三剑断无明贪欲。落款纯阳真人。”
请记住本站永久域名
地址1→wodesimi.com
地址2→simishuwu.com
地址3→simishuwu.github.io
邮箱地址→simishuwu.com@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