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银狐_第三十六章 准备工作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三十六章 准备工作 (第1/2页)

    从十月初冬一直到十二月,今年的南阳天气愈发寒冷,开始下起了雪。

    村庄地表的建设工作基本都已经完成。

    古代乡民们种田是一把好手,建造房屋也是一把好手,这都是基本的生活技能,人人都要学会。

    家家户户都开始忙碌,沈晨也在这个时间进行指导,从地基到修建工作,全部族一千出头的人口,大概二百多户,要修建二三百栋房屋。

    眼看寒冬将至,王翊和邓琦也帮忙组织新野周边乡民来帮他们干活,黄门亭为了感谢他们,特意给了一些工钱。

    原本是县衙和乡里组织,周边乡民们还以为是服徭役一样,没想到还有工钱,大大增加了他们的积极性,建造速度也飞快,一个月的时间就把房子建好。

    接下来就是挖地窖、地道、农田以及水渠,现在乡民们还处于坐吃山空的阶段,也就是沈晨当初从糜竺那弄了不少粮草物资,过沛国的时候高价转卖了一部分,不然的话他们穷得只剩下过冬的粮食了。

    除了村庄的建造工作以外,沈晨也开始筹备建造邛笼,地道其实很好挖。

    从春秋战国开始,行军打仗的时候若遇到攻城不顺,经常挖掘地道,两三天之内就能挖出一条通道出来。

    但邛笼的设计却是在丘陵山坳里,如何设计、施工材料、面积大小等等都是问题。

    虽然汉代就有这东西,但西凉的土质与关东的土质是否相同,能不能依葫芦画瓢,按照沈晨前世见过的邛笼一样建造出来,都是难题。

    最后思考很久,沈晨决定做个窑洞,烧纸砖头,用砖头垒砌,再在外面用夯土糊墙,以石灰砂浆覆盖增加黏性。

    这在当时是制作城墙的技术,甚至一般的县城城墙都不如,因为普通城墙就是夯土,没有砖头。

    所谓秦砖汉瓦,砖头虽然在春秋战国就已经出现。

    但烧制技术却不太行,沈晨以后干设计工作,什么样的建筑都见过,后世我国开国初年的原始窑洞、高炉,他也曾经在一些乡下地方找到遗迹。

    虽然跟后世新时代的工业文明不能比,可这些技术都是宋明清时期产物,代表了封建时期的巅峰水平。

    至少放在汉代,沈晨设计的窑洞产出的砖头瓷器都更精致耐用,高炉烧制出来的铁器质量非常好,能祛除掉更多的杂质。

    不过这也只是构思,因为现在最要紧的还是村庄生存问题以及基本建设保障。

    所以目前是把村庄的地表工作完成,把房屋建好,茅房修好,然后就是开挖水渠和开垦田地,家家户户都要重新分配土地。

    如果站在山坡上看的话,就会看到连绵数里,错落分布着数百栋崭新的房屋。

    这個设计工作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因为土地必须离房屋近,不然不方便开垦,且还需要兼顾其它种菜、养殖等功能。

    要是把所有乡民聚集在一起的话,分配田地就不好分。

    田地有远有近,分到远田的乡民肯定有怨言,因此就只能错落分布着建设。

    好在平原别的没有,就是土地大,乡民们虽然分开居住,但也进行了统一筹划,一一进行了安置工作。

    一直到第二年一月春天,乡土基本建设完工之后,沈晨才开始计划铸造窑洞,打造高炉。

    按照他和刘表的约定,等到宗族彻底安置好之后才会前往襄阳,现在也不过是刚刚开始开垦田地,还需要大量的农具、种子等物资,所以时间还算充裕。

    邓洪又去了一趟襄阳,想办法买了一些生产工具,实在不够,最后找到刘表寻求帮助。

    这些东西都是战略物资,市面上过于昂贵,也只有刘表的府库当中存储了不少,因此也只能厚着脸皮去找他。

    刘表还算慷慨,送了一些物资给他们,这样黄门亭乡老们总算是可以开始进行生产。

    沈晨让乡民们收集动物粪便、骨头、人的粪便、烧制草木灰、桔梗灰,人畜产出的排泄物都要拉进茅房,参入一定比例的水,制造出粪水。

    经过两三个月的发酵酝酿,说句实话,乡民们其实很难忍受这些味道。

    由于南宋之前没有沤肥技术,他们以前屎尿都是在野外搞定,现在把茅房放在家里,属实让他们有些不舒服。

    但沈晨却说用这样沤出来的肥料能够增加地力,使粮食增产。因此在乡民们将信将疑当中,也只能听从他的吩咐,家家户户都挖掘了茅房,用粪水灌溉土地。

    到春天的时候黄门亭乡老们就已经开垦出了一万多亩土地,还挖掘出了一些鱼塘,购置了一些猪牛羊牲畜,总算是开始了新的生活。

    与此同时,沈晨召集村壮,在每天傍晚大

请记住本站永久域名

地址1→wodesimi.com
地址2→simishuwu.com
地址3→simishuwu.github.io
邮箱地址→simishuwu.com@gmail.com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