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五章 衣带诏到了 (第1/5页)
官渡之战前夕,整个荆州的士林都暗流涌动,忠于朝廷,忠于天子的“保皇派”们都坐不住了。 历史上,在曹操得了天子之前,力劝刘表归附的人如过江之鲫,数不胜数。 后来刘表一边遣使向朝廷上供,一边派人北上与袁绍结盟。 这种两面三刀的行为引得荆州大量士人不满,中下层世家、官员、名士、大儒离开荆州的不计其数,反对刘表阴结袁绍的也不计其数。 到官渡之战前夕,传出刘表要北上袭击许昌,一下子引爆了整个荆州士林,最典型的代表就是长沙郡功曹桓阶。 桓阶也是一名心向朝廷的“保皇派”,虽然他后来在曹丕继位之后,被曹丕视为寄命之臣。但至少当时来说,他是认为曹操在做的事情,乃是匡扶汉室的正义之举。 他对张羡是这么说的“夫举事而不本於义,未有不败者也。故齐桓率诸候以尊周,晋文逐叔带以纳王。今袁氏反此,而刘牧应之,取祸之道也。明府必欲立功明义,全福远祸,不宜与之同也”。 意思是,“不论干什么事情,采取什么行动,只要不是以礼义为根本,就没有不失败的。因为明白这个道理,所以从前齐桓公就率领诸侯尊崇周天子,晋文公就追杀太叔又收留周襄王,并帮助周襄王复了位。如今袁绍违背了这个道理,而刘表又紧随其后,他们走的都是自取灭亡的路啊。您一定要深明大义,明辨是非,保全福运,远离灾祸,决不能和他们同流合污。” 把曹操比作尊王攘夷的齐桓公和晋文公,把袁绍和刘表比作乱臣贼子,这就是目前荆州士人,或者说大部分天下士人的真实想法。 他们都认为现在已经到了春秋战国时期,群雄割据的情况。 而曹操这个诸侯就像是齐桓公和晋文公一样,正在帮助大汉天子复国,是一位“尊王攘夷”的大忠臣。 桓阶的思想,也几乎代表了荆州所有“保皇派”以及只在乎家族利益的世家思想。 张羡之所以发动叛乱,里面就未尝不是因为这些人在游说的功劳。 于是张羡就上奏朝廷,表明维护朝廷的决心,在荆南四郡发起声势浩大反叛刘表的运动,为曹操能够专心在北方应付袁绍,立下汗马功劳。 沈晨现在就在襄阳邓洪的府邸。 他于食时末刻,在家中吃了早餐之后,就坐上了前往州牧府邸的马车。 公元199年末,沈晨已经十四岁了,后世初中生的年纪,身高大约是一米七二,因为每日勤练武艺,浑身肌肉壮硕,颇为悍勇。 马车缓缓行驶,过了繁华的闹市,停在了州牧府邸前。 今日他是来向刘表告辞的。 刘表今年又是东攻孙策,又要难平张羡,非常忙碌,无暇抽出多余的兵力北上对付曹操。 所以沈晨就向他请求,由自己带黄门亭部曲以及甘宁的部队前去。 刘表同意了他的请求,并赐予了他一百件甲胄。 昨日甲胄就已经运到了邓洪府邸,今天都装船好了,由黄门亭二百名护卫送着,打算坐船前由淯水北上去新野。 沈晨按例在出征之前,向刘表请辞。 当马车停在了州牧府邸门前的时候,沈晨就看到了在府邸之外,已经拥挤了数百名士人。 见他过来,人群议论纷纷:“他来了他来了。” “这就是那位知行合一的沈小郎?” “我看他也没什么了不起的,至于大家为之震动?” “是他,什么知行合一,就是个对抗朝廷的乱臣贼子罢了。” “不过我听说他的话很有道理。” “这是恶利口之覆邦家之言,不要去听。” “哦。” 士人们都站在门口观望。 刘表在荆州养士,从益州、江东、关东乃至于关中地区逃难至荆州的名士大儒无数,他们的弟子自然也无数。 比如光颖容一个人就有门徒千人,其余名士大儒弟子数十数百,加起来成千上万。 上万人其实不算什么,问题在于他们是士人。 在当时,底层百姓不算人,因为底层人连基本的姓名、字号都没有。 像张角手下很多大将都只有外号,没有名字,就是因为他们是底层劳苦大众出身,过着牛马不如的生活。 而士人才是社会中坚力量。 这些士人本身是知识分子,能读得起书,家境基本都还可以,有良田有房产,有奴仆有附庸,掌控的社会力量非常庞大。 虽然比不上那些动则数万亩良田,家产奴仆不计其数,甚至拥有一定私人武装的顶尖世家大族。 但比上不足比下有余,他们的力量远比普通底层大众要强大得多。 所以古代所谓“得民心者得天下”。 得的民心不是那些只能当牛当马,跟奴隶没什么区别的底层百姓。 而是得到这些拥有一定社会力量的士人才能成功。 现在曹操就得了这所谓“民心”。 挟持天子名分大义在手,普天之下的士人,都对他充满了期待。
请记住本站永久域名
地址1→wodesimi.com
地址2→simishuwu.com
地址3→simishuwu.github.io
邮箱地址→simishuwu.com@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