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章 裱糊匠与解决问题的人 (第1/3页)
借刀杀人? 诸葛亮与徐庶对视一眼,十分疑惑。 这个计策往往是利用别人来完成自己想要完成的事情。 可要想这么做的话,就得引入第三方势力。 可是现在荆州上下,哪还有第三方势力能够有这么大魄力进行改革? 徐庶带着这股疑惑,问沈晨道:“借谁的刀?” “益州人的刀。” 沈晨的脸上露出了一抹神秘莫测的笑容。 益州人的刀? 诸葛亮端起面前的茶,轻品了一口,问道:“你有合适人选?” “有。” “是何人?” “咚咚咚,报!” 就在这个时候,门外传来敲门和喊话声。 三个人都带了护卫,本身生意不好,因此二楼并没有其他客人。 沈晨就令护卫把守楼梯,不准任何人靠近偷听机密。 此刻门外敲门喊话,显然是护卫在禀报有事,于是沈晨说道:“何事?” 外面护卫说道:“店主说菜齐了。” “送上来。” 沈晨应了一声。 “唯。” 护卫就打开门,向外面招呼道:“送进去。” “少东家。” 店主和一个伙计谄笑着走进来,将手中的菜放在桌案上。 三个人都没说话。 他们这一打岔,话题也就不好继续。 等他们走了,门再次关上,徐庶先开始动起了筷子,边吃边说道:“你找的人什么时候来?” “跟什么时候来没关系,需要一个合适的时机。” 沈晨解释道:“你们想想,现在左将军才刚刚代理州事,尚未完全掌权,又岂能大刀阔斧改革军事?因而现在只能做一些修修补补的工作,大改制必须要等稳定之后,才可以开始。” “修修补补的工作吗?” 诸葛亮想了想,说道:“既然如此,那我们来分析一下哪些地方可以动,哪些地方不行。” “首先自然是土地和隐户的问题不能动。” 沈晨说道:“这些是世家大族根本,动了这两样,世家大族会与我们拼命。” “嗯。” 诸葛亮点点头道:“然后呢?” “然后是吏治。” 沈晨道:“吏治只可缓图而不可急躁,荆州上下官员盘根错节,其中多有世家大族子弟充任,因而这些人也不能动,或者说不能轻动。” “嗯。” 诸葛亮稍稍思索,亦是点头同意。 汉代有《三互法》,而且极为严格,根据规定,上至郡国守相,下迄县令、长、丞、尉,均不用本郡国人。 但到了汉末董卓之乱后,由于朝廷威信力大大减弱,地方诸侯已经少有人再遵守。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荆州刘表治下,蔡瑁就是南郡襄阳人,刘表任命他为南郡太守,蒯越虽然不是章陵人,但郡国长官是不能用本州人的,他却是章陵太守。 还有黄祖据说出身江夏安陆黄氏,却被任命为江夏太守。 其余黄射、向朗、习祯、张存以及后来曹魏时期的蒯钧、蒯祺、傅群也都违反了三互法。 特别是蔡瑁、蒯越、黄祖、傅群、蒯钧、蒯祺这几人。 别人都是在本郡国当县令,他们几个却是在本郡国当太守,傅群就更夸张,他是荆州襄阳人,曹操让他当荆州刺史,可见汉末三互法已经形同虚设,成为一纸空文。 正因为如此,曹操为了安抚孙权,让他积极拖住刘表刘备势力,给了他扬州牧这个职务,便是在违背三互法极力拉拢。 而在这种情况下,荆州官场有很多世家大族子弟担任官吏,即便有外来人在荆州为官,也往往会与这些世家大族勾结,形成错综复杂的利益网。 因此动人口、土地、吏治,就是在与整个荆州上下的世家大族为敌,面对这股强大的势力,他们确实要三思而后行,不能鲁莽行事。 沈晨又说道:“在人口、土地、官吏不能轻动的情况下,我们可行的方式就只有三样,一,淘汰军中老弱,精简士卒。二,安抚流民百姓,开垦新的田土。三,抚慰荆南山越蛮夷,缓解汉夷之争。” 诸葛亮说道:“先来说说裁减军队
请记住本站永久域名
地址1→wodesimi.com
地址2→simishuwu.com
地址3→simishuwu.github.io
邮箱地址→simishuwu.com@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