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陈桥到崖山_封赏天下篇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封赏天下篇 (第1/2页)

    且看宋太祖如何治理天下。8日,将烈士韩通下葬,还加了一中书令的宰相虚名。但这只是表面现象。下面这件事才能暴露出赵匡胤对韩通的真实态度:赵匡胤有次出幸开宝寺,见墙上赫然挂着韩通父子的画像,顿时勃然大怒,下令立即捣毁!接下来才是重头戏:封赏文武百官。

    先是武将。11日,殿前军老三石守信被调去侍卫军做老二,赵匡胤留下的归德节度使的空缺也由石接任。而侍卫军老四高怀德则调到殿前军做老二。这两人一个在京城内应,一个在外领头拥立,自是头两位功臣无疑。升官!然而赵匡胤做皇帝不过数天就已深谙树挪死,人挪活,将挪忠的帝王之道。升官是升官,不过去另一个系统重新来过吧!另外,张令铎在侍卫军中由老五升为老三,侍卫军中高、张二人因升官留下的空缺则有张光翰、赵彦徽这两位曾随自己一起出城的侍卫军长官接任。殿前军中的王审琦由老五升为老三。19日,现在北边的两位重要将领、赵匡胤的铁哥们慕容延钊、韩令坤2人重兵在握,且在兵变过程中出了最大的力,也各升官一级,分别成了殿前司老大都点检、侍卫司老大马步军都指挥使。哦?你问我原侍卫军老大李重进呢?他也升官了。什么?他已是老大,没法再升了?你错了。他武职是到顶了,我们不还有文职吗?一顶空前的大官帽甩了出去,是宰相级别唉:中书令!只不过怎么和死了的韩通官职一样呢?不知李重进知道这个‘喜讯’后会不会眼前一阵黑?

    这里可看出赵匡胤的武将封赏策略,即一碗水端平。不论以前是否亲信,都官升一级,皆大欢喜。却是下面,宋太祖在封赏文官上,就跟前朝大不一样了。

    不管怎么说,赵普是赵匡胤的心腹,就凭他伺候赵弘殷一直到去世及陈桥兵变中的两大功劳,不说枢密使、宰相兼得,至少可位居其一吧?

    抱歉。22日,赵普只是授了个右谏议大夫、枢密直学士。在枢密院中打杂的,离枢密使还差十万八千里呢。当时与赵普同在赵匡胤幕府中的文官,刘熙古是左谏议大夫,吕余庆是给事中,端明殿学士,沈义伦是户部郎中。这就是赵匡胤的高明之处,现在他们既可直接参与政事,又让他们感到前面还有很长的官可爬。各位大佬们,你们慢慢练级吧。

    而对前朝旧臣,赵匡胤就大方多了。2月上旬,三位大宰相,你们宰职照旧,再加新衔:范质兼门下省最高长官侍中,王溥兼三公之一的司空,魏仁浦兼尚书省最高长官右仆射。只不过范、王二位,请把你们兼的参知枢密的职务交出来,由吴廷祚总揽枢密院之权(从此直到宋神宗元丰改制前,宋朝中央最高机关除掌握全国财政的三司使外,号称东、西二府。东即中书门下省,掌管全国政务。长官为中书门下同平章事,次官为4年后设置的参知政事。西即枢密院,掌管全国军事,长官为枢密使)

    正月23日,几位重要的边关节度使也得到了加赏:老岳父符彦卿做了太师,为柴荣征蜀备蜀的王景做了太保,荆南节度使(十国之一的南平)高保融做了太傅,定难节度使(未来的西夏国)李彝兴(本名李彝殷,犯赵匡胤父赵弘殷之讳而改名)做了太尉。2月9日,镇海节度使(十国之一的吴越)钱俶(本名钱弘俶,改名原因同上)做了天下兵马大元帅。

    最后一个人是赵匡胤三弟,未来的太宗皇帝赵匡义。正月24日,他做了睦州防御使,赐名赵光义(此后,匡字成了禁忌,除太祖皇帝外无人能用)。不久后还被封为殿前都虞候(老五王审琦升官后留出的空缺),开始在军中培养他的势力了。

    加官进爵完毕,赵匡胤诏谕诸镇节度使:各位,兄弟不才,已做皇帝了。但请大家放心,蛋糕很大,我一个人也吃不完。大家都有得吃。以后,大家有福同享。有难,兄弟我担。

    宋朝开国的第一个月在一片喜庆中度过。2月5日,杜老太太被尊为皇太后,接受皇帝及群臣的道贺。不过老太后紧锁眉头,闷闷不乐。这就奇怪了。左右悄悄问“母以子贵。今子贵为天子,母为何不乐”杜太后说出了一番道理“为君难哪!天子置身兆庶之上,若治得其道,则此位可尊。苟或失驭,求为匹夫不可得。是吾所以忧也”说得好!太后您这篇《为君难为臣

请记住本站永久域名

地址1→wodesimi.com
地址2→simishuwu.com
地址3→simishuwu.github.io
邮箱地址→simishuwu.com@gmail.com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