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王朝更迭_第74章削藩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74章削藩 (第2/2页)

在里面,况且这又是我让他这样做的,晁错并没有什么罪过。”

    没杀成晁错,还在群臣面前赔礼,申屠嘉悲愤异常。他对长史说:“我应该先斩后奏,先报告再斩,一定误事。”因他迟迟不落刀,邓通被刘恒救走,申屠嘉不吸取教训,气死活该。申屠嘉回府,越想越气,发病而死。晁错逃过一劫,群臣敬仰,身份越发显贵。申屠嘉死后,晁错独当一面,又提削藩一事。晁错此人比较激进,他削藩不同于贾谊的软削,他的作风比较强硬,开始查找诸侯王的过错,借惩过之名,中央直接收回诸侯王的封地。贾谊建议以分封的方式削藩,晁错以强夺的方式削藩。相比而言,一为保守,一为激进。然而,晁错却恰恰合了刘启的心。

    得到刘启器重,公卿列侯们不敢反对晁错削藩。不过,窦婴却站出来坚决反对削藩。满朝文武都唯唯诺诺,无一人响应,窦婴孤掌难鸣。可是,刘启已经同意了削藩,窦婴的声音无论多么高亢都要被踩在脚底。因为削藩,窦婴和晁错有了嫌隙。而此时,刘启下诏削藩,削藩行动正式开始了。

    此时此刻诸侯收到消息,纷嚷喧哗,顷刻间天下骚动。

    吴王刘濞

    年仅二十的刘濞大败英布军,勇猛彪悍,令刘邦刮目相看。英布被诛后,刘邦担心无人能镇压强横的会稽百姓,见刘濞勇猛,封为吴王,吴国五十多城归他。刘濞是有能力的人,即使给他一块北方的盐碱地,他也能变出金子,何况吴国有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

    封赏、授印完毕,刘邦给刘濞看了个相,发现刘濞有反相,摸着刘濞的背,说:“大汉五十年后,东南方向有叛乱,是你吗?我们是一家人,千万不能反!”

    刘邦看相,一定是史书乱吹。可能他见刘濞过于勇猛,担心他不愿活在池中,生在地下,而欲飞天,因此这么说。刘氏子弟中,刘濞既勇猛,又有计谋,吴国条件优越,很容易发展壮大。作为分封国,一旦壮大就起事,刘邦见得多了,所以才善言警戒刘濞。那时刘濞力量很小,听了刘邦的话,哪能不急忙回说不敢。

    吴国铜矿丰富,临近大海,借朝廷允许铸钱之机,刘濞广纳天下亡命之徒,开矿铸钱,煮海为盐。仅凭铸钱和煮盐两项,吴国顿时暴富,百姓的钱用不完。上文曾提到,说“邓钱”和“吴钱”通行天下,“吴钱”就指吴王刘濞铸的钱。

    吴国暴富,百姓不用缴纳赋税,天下百姓纷纷投奔吴国。汉法规定,有钱人可以买人代服徭役。吴国百姓钱多,纷纷用钱买人代服徭役,国内劳动力奇缺。刘濞广开方便之门,无论是谁,有来必收。吴国十分富裕,每年都发奖赏给百姓,对因公殉职或受伤的人待遇更优。可见,吴国的财力之富足,可与中央抗衡。

    此前,刘恒在位时,吴国世子刘贤前来朝见。刘濞不来朝见,派世子前来,已是不该。刘启宴请刘贤,两人赌钱。刘贤家财万贯,傲慢骄横,期间刘贤轻慢刘启,刘启提起赌具掷向刘贤,结果刘贤死了。

    深感歉意的刘恒命人给刘贤办丧,让刘贤的随从抬刘贤回吴国。爱子去世,刘濞很伤心,对随从说:“刘贤和皇帝是一家人,死在长安就埋在长安,不用抬回吴国。”刘濞命来者将刘贤抬回长安。刘濞此举,分明是想让儿子享受皇帝的待遇。

    自此,刘濞厌恨朝廷,渐渐不守作为藩臣的礼节,长期称病不朝见。刘恒觉得刘濞长期不朝见的真正原因是刘贤之死,而非身体病痛,找人一验,果然是丧子之故。此后,每次刘濞派人到长安都受到关押,有去无回。刘濞越加害怕,每到朝见都称病不往,谋反准备更加迅速。

    刘恒见刘濞多年不来朝见直接派人去请,刘濞还是称病拒绝。刘恒盘问吴国使者,使者回答:“看清池中的游鱼,对谁都没有好处。吴王刚装病就被发觉,见皇上责难之切,害怕被诛,不知道怎么办。为大家好,希望皇上给他一次机会。”这话叫做,“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使者分明是劝刘恒糊涂而过,将一场灾难糊糊涂涂地消弭掉。

    深明其意的刘恒,马上释放所扣留的吴使,赏赐刘濞手杖,恩准刘濞可以不来朝见。刘恒不敢削藩,想蒙混过关。他年老,一死就算蒙混过了。然而,养虎遗患,虎大必伤人,他死后,刘启就必须面对。刘恒如此宽厚,刘濞越发骄横,大势铸钱,广泛煮盐,遍招天下亡命之徒。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吴国势力上升到诸侯国的首位。对朝廷心怀不满的王侯,唯刘濞马首是瞻,刘濞的势力一天天壮大。

    /104/104501/32076520.html



请记住本站永久域名

地址1→wodesimi.com
地址2→simishuwu.com
地址3→simishuwu.github.io
邮箱地址→simishuwu.com@gmail.com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