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强国,向秦始皇直播四大发明 第157节 (第1/2页)
在座的人自然都看过舆图,但是却还是第一次这样挂在天上来看,而且无比的清晰。之后,还能看到皑皑的雪山、辽阔的草原,一望无际的大漠。 李世民看到了自己的大明宫,看到了长安的城池,也看到了自己带兵去过的河西走廊,等等地方。 那是他的大唐! 太极宫们的君臣们只是觉得心神激荡,而大唐民间的民众们可是没有见过自己国家的疆域图的,更是受到了无限的冲击。 第一次看到国家的全貌。 “原来,咱们大唐这么大啊!”有人喃喃道。 更有以大唐为傲的热血爱国者早就热泪盈眶。 看,那就是安西都护府,那是交趾,交趾真的好远! 大家都跟着一行和其他观测人员的脚步去丈量自己的国土,去看看自己到达不了的那些地 方。一时之间,好不热闹。 这种热闹里就夹杂着更多的情感,骄傲、向往、惆怅,等等等等。或许,也只有真正的天文学家和爱好者们还在记录着这里面说的天文知识。 【而郭守敬参与的《授时历》可以说是历史上使用时间最久的一部历法,从元朝到明朝,长达三百六十四年。】 【修《授时历》其实是由张文谦牵头,张文谦找到了当时的郭守敬和他的同门师兄弟王恂。郭守 敬的第一项工作就是制造天文仪器,也就是在这个过程中,他把浑仪一分为二。】 郭守敬检查完观象台上的各种天文仪器后,皱起了眉头。王恂更精于算术,对天文仪器倒是不太懂,便问: 不能用吗? 郭守敬摇摇头: “这些仪器都是从金国夺过来的,金国又是从宋朝手上抢来的,上面的刻度和标准都是针对开封而设,大都与开封可完全不同。 王恂问: “那怎么办?” “先修修看吧。” 郭守敬把这些旧的仪器修好,然后又校对好数值,但后来发现还是只堪堪能用,精度完全不够。他便谏言不如新造一批。 郭守敬面见忽必烈,侃侃而谈,从上午讲到日落。忽必烈最后大手一挥: 造! 【仪器造好了,可以开始观测读取数据了。这时候,郭守敬想到了之前唐朝僧人一行的方法,觉得也必须在全国设立观测点,这样得出来的数据才精准。】 【他的这个建议也得到了忽必烈的批准。】 …… 对啊,这个法子好啊! 自己怎么就没有想到呢! 落下闳眼睛一亮,眼巴巴的看着刘彻: “陛下……” 刘彻却还沉浸在刚刚唐朝疆域图给自己带来的冲击中,喃喃自语: “唐朝的疆域居然这么大!” 他在心中将现在汉朝的疆域和唐朝的对比了一下,顿时悟了——少的就是匈奴的那一块!若是能把匈奴赶走,或是让匈奴归降于汉,那汉唐的疆域图就差不多了。 汉武帝燃起熊熊野心。 随即又想到太后刚走,这两年都是国丧,不宜动兵,顿时又泄了气。 算了,慢慢来,不能 急于求成。 落下闳: “陛下!” 汉武帝回过神来,挥挥袖子: “准奏!”他没想到的是,马上会迎来又一个暴击—— 【元朝在当时有个优势,那就是版图大!蒙古大军横扫亚欧大陆。于是,为了修历法,郭守敬、许衡、王恂等人在东西六千余里,南北长一万一千余里的广阔地带,建立了二十七所测验站点。】 【东起朝鲜半岛,西至川滇和河西走廊,北到西伯利亚!】马蹄声在天地间响起,蒙古的铁骑如潮水一般出现在天际。 从东方到西方,所到之处,势如破竹,最巅峰时期建立起了3500万平方公里的蒙古帝国。到了元朝时,3500万平方公里缩小到了1372万平方公里。 东起日本海,南抵南海,西至天山,北包贝加尔湖,若是延伸到北冰洋,那能有两千多万平方公里。 郭守敬等人就在其上开始分设观测点。 十四位监侯官从大都出发,向各方向疾驰而去。他们有的目的地是朝鲜半岛,有的要去西伯利亚,有的要去南海,有的要去河西走廊。 路小柒在现在的世界地图上将后人考察出的这二十七个测验点。 这里面,最北边的已经归属为了俄罗斯和蒙古,而最南边的到了西沙群岛。比唐朝时候一行的测量范围还要更加的大。 郭守敬跋涉数千里,亲自去了南海那一线的测量点,参与了这一重要的过程。 【这次的侧验,无论是从地域还是精度,再到参与人数都是空前的,史称“四海测验”!西方要进行这样大规模的测量要到六百多年后了。】 【有了这些精准的数据,郭守敬、许衡、王恂等天文学家终于写成了《授时历》。】 元朝虽然持续时间短,但他的疆域图实在是惊人。 秦始皇、汉武帝和唐太宗都不由自主的轻轻倒吸了口凉气。这广阔的地图! 好想要! 嬴政看了看自己身后悬挂着的世界地图,又回忆了一下刚刚蒙古帝国的疆域图,瞳孔
请记住本站永久域名
地址1→wodesimi.com
地址2→simishuwu.com
地址3→simishuwu.github.io
邮箱地址→simishuwu.com@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