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高山文集_东海石头街一个即将消失的海丝地名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东海石头街一个即将消失的海丝地名 (第5/5页)

家具、禽畜,一起安放在船上,择良时吉日,招集远近乡民,欢送入海。之后,任其在海上遨游巡狩,意为驱瘟除魔,保众生平安。

    在海上自由巡狩的王船,多数会顺流飘到台湾,因此,王爷的信仰随之传到台湾及世界各地。现今,台湾、金门所奉祀的王爷宫有数百座之多,香火大多是从文兴宫敬献的神船上分炉的,文兴宫是台湾王爷信仰的发祥地,也是神船遨游江海习俗的传播地。

    王船停泊之处,当地民众视为吉利之事,意示远方神明前来庇佑地方安康。而当地居民会将神像和信物迎回,建宫庙奉祀,彰显两岸一家的香火传承!

    7。石头街与天妃宫

    天妃宫祀奉妈祖娘娘,位于泉州丰泽区东海法石石头街的东段,在晋江江边美山渡头的正对面。美山天妃宫原是山边一座小庙,大约建造于元朝大德年间(公元1307年)。后明永乐五年(公元1407年),在原址上改建成天妃宫,祀奉海神妈祖。

    据说,郑和当年下西洋时,曾在泉州天后宫祭拜过,祈求出海平安。由于官方介入,民间兴起了修建妈祖宫的风潮,信仰的重心开始倾移,天妃宫于是香火鼎盛。在天后宫内,除了妈祖娘娘,还配祀有廿四司和千里眼、顺风耳等诸位神仙。祀奉这些神仙,意在让出海人能够耳聪目明,早听到,早看到,以保佑海上船只和人员安全。

    美山天妃宫为明、清时期的建筑体。其坐北朝南,由山门、东西廊和天后殿组成。据说,原来的梳妆楼、观音阁等建筑,不知何年何月倾废了,现在重新集资修建。整个天妃宫的建筑面积2000多平方米,是泉州市郊规模较大、保存较为完好的妈祖宫。

    入得山门,背面正对妈祖宫的山墙上,写有“美山福地”四个金色大字。立于山门之后而望前殿,后面有榕荫庇护。及近前殿,殿门上有“圣旨”和“天后宫”的金色字匾,门上有对联云:“天心无水山无伏莾;后德在仁海不扬波”!入得前殿经天井,中间有3株四、五百年的古榕树,它们前后左右交错,榕丝垂帘,碎叶飘洒。

    正中的天后殿建筑面积300平方米,属单檐燕尾歇山式砖木石结构,面宽进深各5间,与角亭共用40根石柱并与斗拱连接,其状甚为壮观。前廊东西两侧各建有一亭,是为“虎头亭”两亭对称,别具风格。后殿正门上有匾“护国庇民”后殿堂内高悬“海神”二字,门联上则有:“美称后德睿洲显圣,山祀海神法石灵府”

    早年,天妃宫曾借与学校办学兴教。近年,学校迁出之后,乡人对其进行全面整修,恢复其原貌,以供出海船夫及乡民祭祀。明代之时,天妃宫附近设有河泊所,清代时设有文馆、武馆和海关,现已废除。由天妃宫往北,还有一个长春宫,这里也是祀奉妈祖娘娘的。在长春宫的附近,曾有两个现已消失的古渡头——长春古渡头。

    其可谓“举头上三尺有神明”啊!在法石的古渡头附近,都建有神庙庇佑。这不只是一种宗教信仰,更是一种传统文化,一种对大自然怀有敬畏之心的自然文化。

    由美山天妃宫出来,越过泉州沿海大道往江边行走,那里有一个古渡头——美山古渡头。它和文兴古渡头一样,在退潮时,是一片泥沙淤积的滩涂。只有到海水涨潮时,才能看见那一片海波碧蓝,江水明净的自然美景。

    后记:

    泉州东海法石,既是海丝起点,历史文化故地,又是历朝历代的军事、海防重镇。唐末宋初,陈洪进曾在此驻兵。故此,这里的乡民都是陈洪进入闽时,所带来的中原后裔。宋末元初,蒲寿庚在此进驻兵船;明末清初,郑成功的部属也在此养精蓄锐。

    有记载说,早在宋时,这里就设有法石寨;而在明时,这里又设有河伯所;清朝时,这里有一个税收机构。另有记载,在东海石头街后面的宝觉山和烟墩山上,还设有烽火台。那是明朝嘉靖四十一年,俞大猷入闽主持抗倭,设置的海防警报。可见,唐宋元明清时,这里曾是官渡隘口,又是海防重塞,还是对外经贸的通商口岸,船泊的避风港。

    建在通往泉州古道中部的文兴宫,地处海交衡冲要塞,具有十分优越的地理优势。法石镇是一个闻名的历史古镇,石头街是一条千年的古街。

    这里,灵山秀水,文化、商贸、宗教信仰发达,自唐宋以来,儒、释、道文化以及妈祖文化在这里积淀深厚。这里,值得世界人民的尊重!



请记住本站永久域名

地址1→wodesimi.com
地址2→simishuwu.com
地址3→simishuwu.github.io
邮箱地址→simishuwu.com@gmail.com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