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明帝,但大明已经没了 第330节 (第1/2页)
哪怕贵为皇子亲王,五世之后,也与平民无异 说到底,朱由榔这个“中兴之主”,已经等同开国,如昔日汉光武故事,过去近三百年所谓的祖宗家法,对于他而言,认也就罢了,不认,也就是那回事。 那么想要延续富贵,延长爵位承袭,怎么办呢? 唯有一个办法——“非军功不得爵”、“殁王事者可免减等”! 也就是,如果这些勋贵后代能够建立足够的军功,或者马革裹尸、亡于战阵,方能让自己的下一代袭爵不减等(当然,再下一代还是要减等的)。 毕竟,若是哪家真能代代效命王事,战必当先,你老朱家也没理由不能容几个与国同休的将门世家。 当然朱由榔也有更深的考虑 随着改革的深入,朱由榔看似是在对传统士大夫集团动刀子,但反过来说,这也是再进一步加强文官集团的能力。 毕竟在大学、科举改革等措施成功后,文官将从过去的士绅代表,完全蜕化为真正的职业官僚群体。 面对这帮子人,不可能毫无牵制和掣肘,物极必反的道理朱由榔还是懂得。 尤其是军队,不能任其染指 而对于这些“千军万马独木桥”脱颖而出的人中龙凤,唯有刀尖舔血出身,又依附于皇权存在的勋贵将门,足以抗衡。 而朱由榔改革爵位制度的目的,就是为了尽可能延缓勋贵集团腐化的速度,鞭策他们,使之世代都能作为皇室平衡朝局的依仗。 这与英国立宪后,贵族们的政治立场类似。 朱由榔不指望自己设计的这套制度千秋万代,但不出意外,至少能保持他以后两三代左右的政局平衡。 至于再往后,那就不是他考虑的事情了,一套制度稳定五十年、百年,那是国家之幸,若百年之后还不变,那就是民族的不幸了。 沈平鸿看着一张张年轻昂扬,纷纷请战的面孔 也同样胸中澎湃 当即下令 “众卫士,以胡长缨、朱孝敏、袁珂三人为首,分作三队,立即前往城中大营和南城门、东城门接管兵权!” “其余馆中文吏、侍者,均随本官前往城中仓储,清点余额!” “得令!” 众人拱手应声 很显然,沈平鸿这是信不过叶尔羌人的战斗力和抵抗决心,决意亲自接管城防,坚守城池了。 第84章 班定远(下) 既然已做决断,自是雷厉风行 沈平鸿麾下数十员文吏武官,最少的,也已经在叶尔羌呆了两年有余,最多的已经跟随沈平鸿四五年。 故而对于叶尔羌城内军队虚实布置并不陌生,而且均粗通叶尔羌语言,交流无大碍。 在得到汗王尧勒瓦斯册封宰相后,沈平鸿理论上就可以处置城中全部军政事务。 单若只有他一人,自是无人愿意听命 可这番数十人全部出动,再加上大明在叶尔羌或明或暗,经营近八载,若说没有些亲明官员和军士,那是不可能的,于是乎不到两日间,胡长缨、朱孝敏等人,就接管了城中库房和军营,以及城门的要冲。 而几乎与此同时,城外就开始有人喊话劝降,并且还将劝降书用箭矢射入城中 顿时城内人心惶惶 尧勒瓦斯更加担心了,生怕哪天自己手下哪个不开眼的为求活命和富贵,把自己绑了出去献给准噶尔和叛军。 同时也更加倚重于沈平鸿,倾力支持对方掌控城内军政事务 原因很简单,现在城中除他以外,唯一不可能投降准噶尔的,恐怕就只有明廷使者了,不相信沈平鸿,他又能相信谁呢? 但纵使沈平鸿让胡长缨等人严格监视城内,警惕有人作乱 可谁又不怕死呢?除了尧勒瓦斯这种已无退路的,城内大多数人面临死亡威胁,还是抱着“投降准噶尔也没什么不好”的想法。 毕竟参与战争的除了准噶尔,还有叛军司马依 说不定战争结束后,准噶尔又让司马依继续担任叶尔羌汗王,叶尔羌也并不一定会灭亡啊。 对此,沈平鸿思量再三,选择再次入宫面见尧勒瓦斯,二人商议良久 是夜,宫中火起,把数十间楼房付之一炬,还波及靠近宫城的不少房屋,整个叶尔羌城乃至于城外十数里都依稀可见。 次日,出人意料的一幕发生了 明明在两日内就立即派人收拢城内兵权,然后动员城内所有居民,组织修理打造守城器械,征募青壮的汉人宰相。 居然派人给城外准噶尔军回信了! 准噶尔的主帅,同时也是漠西共主大汗,僧格在大帐里接见了城中使者。 原本他是不打算接受,也没有考虑过对方投降的。 但奈何事情比他想象中要复杂和艰难,南征叶尔羌之后,叶尔羌军队的表现虽然和意料中一样脆弱,但明廷
请记住本站永久域名
地址1→wodesimi.com
地址2→simishuwu.com
地址3→simishuwu.github.io
邮箱地址→simishuwu.com@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