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周天子_相关历史人物周赧王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相关历史人物周赧王 (第1/1页)

    周赧王(?-前256)亦称王赧,是东周的第25位国王,也是最后一位国王。姬姓,名延,为周慎靓王之子。

    人物简介

    公元前314-前256年在位,共在位59年,是两周在位最长的君主;但他在位时期,东周王室的影响力仅限于洛邑(现在的洛阳附近,当时是东周的首都)。早在他的祖父周显王在位期

    间,秦国的势力迅速膨胀,以西戎霸主自居。周赧王时期,秦昭襄王基本上取代了周天子的地位,所以无论周赧王是不是一个有道明君(从他的谥号上看不是),对于挽救危亡的周国都没有什么作用了。周赧王五十九年(公元前256年),秦灭周,东周遂亡。他投降后,秦王让他去了梁城,他到梁城后一个月就驾崩了。葬于牵水北岸(今陕西省陇县),一说葬于岳阳(今湖南省岳阳县)。

    最穷的天子

    说起“天子”,人们想到的往往是黄袍加身,万众拥戴,四方叩拜,真是威风凛凛。然而却有一位天子,不但抖不起威风,镇不了四方,还被人逼得四处躲债,真给后世的皇帝丢尽了面子。 这位落魄得一塌糊涂的天子,就是周王朝的末代君主,姓姬,名延,在公元前314年登基。后世通常把他叫做“周赧王”。

    赧王之死

    赧王当时已经年老,奔走于周、秦、梁等地,经不起劳苦,到梁城后不满一月就身患重病。秦昭襄王五十一年(公元前256年),赧王病死,葬于牵水北岸(今陕西省陇县),一说葬于岳阳(今湖南省岳阳县),死后的庙号为赧王。(《纪年》作周隐王,文献中常作周王赧,可能史记误为谥号,也有作周然王。)

    子嗣

    王太子(姬嘉)公元前316-303

    嫡次子(姬章)公元前312-290

    庶长子 不详

    庶次子 不详

    庶三子 (姬央)公元前296-265

    庶四子 (姬皝)公元前279-?

    庶五子 (姬锘)?-公元前230

    借资伐秦

    赧王在位期间,周王室已经十分衰弱,他所统治的地盘只有三四十座城池,3万多人口。还分成“东周”和“西周”,两部分由东周公和西周公分治,赧王居于“西周”(即王城)。时秦国已攻占了韩、魏、赵三国的很多地方,眼看下一步就要收拾周朝。赧王在忧心忡忡中度日。这时,楚国想抑制秦国势力的扩展,派使者请赧王以天子名义,号令各国协力攻秦。赧王大喜,命令西周公签丁凑起了一支五六千人的军队,可是缺少武器、粮饷。赧王向境内的富户筹借军资,付给他们借券,答应周军班师之日以战利品偿还。

    债台高筑

    公元前256年,赧王准备就绪,任命西周公为大将,率领五千军队伐秦,并约六国诸侯到伊阙(今河南省洛阳市南)会合,一起出击。不料,除了楚、燕两国派了些兵来以外,其他四国的兵马都失约不来,在伊阙的总兵力不过几万,远不是几十万秦兵的对手。结果,等了3个月仍不见其他四国的兵马到来,士气涣散,西周公只好带着自己的人马无功而回。

    西周国的富户见周军回来,纷纷持借券向赧王讨债。他们从早到晚聚集在宫门外,喧哗不止,声音直传入内宫。赧王愧悔不及,又无可奈何,只好躲到宫后的一个高台上避债。周朝人将这个高台称为“逃责台”(即逃债台)。

    秦灭东周

    此后,秦军不肯罢休,攻下韩国的阳城(今河南省登封县东南)、负黍(今河南省登封县西南)后,直扑东周王城。赧王惊慌,打算逃奔韩国或魏国。西周公劝说道:“秦吞并六国已是大势所趋,韩、魏两国也不会幸免,大王与其到那时被俘受辱,还不如趁早投降,结局或许能好些。”赧王无奈只好率领臣下和宗室,到祖庙哭拜了一番,三天后,亲自带着家眷、图册,去秦军军营投降。秦昭襄王受降,封他为周公,命令他居住于梁城(今陕西省韩城县南),并夺去象征国家权力的九鼎宝器。至此,东周宣告灭亡。(未完待续)



请记住本站永久域名

地址1→wodesimi.com
地址2→simishuwu.com
地址3→simishuwu.github.io
邮箱地址→simishuwu.com@gmail.com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