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年代之农门长女_分卷阅读210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分卷阅读210 (第2/2页)

字,猜测是工费,既不好同意也不好反对,便笑着说:

    “我爱人还在上学,周末才能回家,我问过他再给您回话儿。”

    老北京人讲究,对人称呼不用你而用您,鲁盼儿入乡随俗,便也学会了。

    “既然这样,我周末再来拜访您爱人。”

    老人用手一指,颔首告辞了,“我姓王,在磁器口做木器生意。”

    “王爷爷,慢走。”

    第162章 注意影响

    开门第一件生意却不是做衣服, 鲁盼儿觉得好笑, 且她从来不知道写字还能挣钱。

    杨瑾在红旗九队时, 每年过春节都会给社员们写春联,那可都是免费的,有时还要搭些红纸和墨呢。

    北京这边的说道儿还真多。

    挣钱的路子也真多。

    鲁盼儿站在门口重新欣赏两块招牌上的字, 越看越觉得好看,忽听梓恒的声音, “妈妈, 我们回来了。”

    转头就见胡同口那边一辆自行车驶了过来, 正是杨瑾,梓恒正坐在车子的横梁上叫自己呢。

    转眼间,杨瑾已经到了门前, 下了车笑道:

    “今天下午只有两节课, 我就回来了,正好先去幼儿园接了梓恒。”

    “前天是因为下雨了,担心我带着梓嫣接梓恒不方便, 昨天是因为食堂的包子很好吃, 买了送回来,今天又是下午课少, ”鲁盼儿便嘀咕,“要是我们到了北京影响了你学习, 我不如带着两个孩子回红旗九队呢。”

    梓恒笑着跑在前面, 杨瑾早接了梓嫣抱在怀里, 亲亲可爱的女儿, 又亲亲可爱的妻子,“怎么办呢?

    我就是忍不住想回家。”

    “我本来要批评你的,可又忍不住笑了。”

    梓嫣听了笑字,马上便拍着小手咯咯地笑了起来,夫妻俩一起看着小女儿,“居然能听懂话了……”

    梓恒赶紧跑过来问小妹妹,“我给你唱个儿歌,好不好?”

    说着就在院子里拍手唱了起来,“小燕子,穿花衣……”

    正是幼儿园教的。

    梓嫣瞪大眼睛看着,时不时也拍拍小手笑。

    看两个孩子玩得开心,鲁盼儿便说了方才王爷爷写匾的事,“润笔,应该也是工钱吧,听着还真文雅。”

    “古时文人耻于谈钱,便有种种代称,隋时皇上命大臣写诏书,有人戏言‘笔干’大臣答‘不得一钱,何以润笔。’此后写字、作画、写文章的费用就都叫润笔了。”

    杨瑾随口解释了,却又摇头,“自家用的招牌我写写倒没什么,可是外面的牌匾我还不想接,总要再练十年字再说。”

    其实杨瑾的字已经非常好了,但他既然这样说了,鲁盼儿并不反对,“我就是有点好奇,润笔费究竟是多少呢?”

    “唐代时润笔费最高,据说韩愈为人写碑,一字之价,辇金如山;白居易为好友元徽之写墓志铭,元家送了车马、绫帛、银鞍、玉带共几十万金,后来捐给了香山寺。

    宋代时润笔之风也很盛行,宋太宗还专门为文人设了润笔钱。

    郑板桥卖字画还专门做了一首诗,其中有‘画竹多于买竹钱,纸高六尺价三千。’这样两句。

    民国大家吴昌硕老年时曾定下匾额三十两的润笔,上门求字的人还是络绎不绝。”

    “我父亲在世的时候,也时常有人前来求字,我那时还小,并不



请记住本站永久域名

地址1→wodesimi.com
地址2→simishuwu.com
地址3→simishuwu.github.io
邮箱地址→simishuwu.com@gmail.com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