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吴霸春秋_第629章 嫡庶之争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629章 嫡庶之争 (第2/2页)

宗法的规定“有百世不迁之宗,有五世则迁之宗”。

    因为大宗的始祖只能有一个,不可能有两个。

    所以大宗永远是大宗。

    至于小宗由于族类繁衍的结果,分家出去,另立门户的人越来越多,小宗也就不断增加,一般到了五世就必须分出一些子孙。

    所谓的“君子之泽,五世而斩”,莫过于此。

    以例言之,文王的嫡长子武王是大宗,被封为诸侯的文王其他的儿子如周公,就是小宗。

    武王和周公的关系,从血统上来说,虽是兄弟,但从政治上来说已变成君臣关系。

    因此,只有武王才有祭祀文王的特权,周公是没有这种资格的。

    周公只有在武王的统率之下,才能参加文王的祭典。

    这是因为武王是周公的大宗。

    所谓“庶子不祭祖者,明其宗也”,就是这个意思。

    周公被封到鲁国后,他是鲁国的始祖,也就是所谓别子。

    依据规定,则“继称者为小宗”,所以周公的儿子伯禽及其嫡系后裔,对周天子来说,就变成了小宗。

    但在鲁国内,他是继承其始祖周公的,也就是继承“别子”的。

    按照“别子为祖,继别为宗”的规定,伯禽又是大宗。

    被分封为卿大夫的周公的其他儿子,即伯禽的诸弟,对于伯禽来说,又变成了小宗。

    同样道理,在鲁国,只有伯禽及其嫡系子孙才有祭祀周公的特权,伯禽的诸弟只有在他的率领之下,才能参加祭祀周公的祭典。

    卿大夫和士的关系,也是如此,卿大夫是大宗,士是小宗。

    在自古以来的宗法制上,又分为君统与宗统。

    宗法制度是卿大夫士的继统法,与天子诸侯无涉。

    所以将君统与宗统分开,以为天子诸侯的继统为君属于君统,卿大夫士的继统才是宗统,而宗法制度是指后者说的。

    因此有“诸侯不敢祖天子,大夫不敢祖诸侯”的说法。

    勾践、邓析一再强调宗法制,就是逼迫申息、被离、孔丘等人承认,嫡长子吴恒成为储君,日后继承吴王之位的合法性。

    “废嫡立庶,取祸之道?荒谬!”

    孔丘反驳道:“大王立储,何不择贤而立?”

    “今天下之大争,夫大国之君,岂不择明君贤主而立?”

    “公子鸿,性格仁慈宽厚,仁德有方,国人甚称其贤!”

    “尝于军旅,杀敌甚众,广受士卒好评。”

    “处理政务,算无遗策,可谓振长策而驱宇内,驾戎车而御敌寇,文武兼备,诸公子中何人可及?”

    “若大王以公子鸿为储君,则为吴国必当勃兴,大霸于天下,九合诸侯,天子致伯也!”

    “请大王明鉴!”

    “臣附议!”

    曾点、子路、申息、被离、烛庸等群臣,立刻出列,表示赞同。

    以孔丘为首的儒家学派大臣,已经跟吴国的老世族大臣,完全搅和在了一起。

    最大的原因,莫过于公子鸿所展现出来的能力过强。

    而且,公子鸿是一个仁慈贤明之人,公子恒则是跟庆忌一样,相对而言,比较“刻薄寡恩”……迷惘的小羊羔的重生之吴霸春秋



请记住本站永久域名

地址1→wodesimi.com
地址2→simishuwu.com
地址3→simishuwu.github.io
邮箱地址→simishuwu.com@gmail.com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